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黃槿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黃槿

別名

木槿、桐花、海麻、海麻桐、木麻、公背樹

來源

錦葵科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L.,以葉、樹皮、花入藥。

生境分部

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。

性味

甘、淡,微寒。

功效主治

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主治木薯中毒。外用治瘡癤腫毒。

用法用量

鮮花或鮮嫩葉1~2兩,搗爛取汁沖白糖水服,重者可日服2~3劑。外用鮮嫩葉或鮮樹皮搗爛外敷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華本草》:黃槿

英文名

Bark or flower of Linden Hibiscus

別名

棡花、鹽水面夾果、樸仔、海麻、海羅樹、弓背樹。

出處

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黃槿的葉、樹皮或花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ibiscus tiliaceus L.[Hibiscus tiliaefolius Salisb.]

采收和儲藏:葉、樹皮,全年均可采;花,6-8月,未完全開放時采摘,陰干或曬干。

原形態

黃槿 常綠灌木或喬木,高4-10m。胸徑粗達60cm;樹皮灰白色;小枝無毛或近于無毛,很少被星狀絨毛或星狀柔毛。葉草質;葉柄長3-8cm;托葉葉狀,長圓形,長約2cm,寬約12mm,先端圓,早落,被星狀流柔毛;葉近圓形或廣卵形,直徑8-15cm,先端突尖,有時短漸尖,基部心形,全緣或具不明顯細圓齒,上面綠色,嫩時被極細星狀毛,逐漸變平滑無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;葉脈7或9條。花序頂生或腋生,常數花排列成聚散花序,總花梗長4-5cm;花梗長1-3cm,基部有1對托葉狀苞片;小苞片7-10,線狀披針形,被絨毛,中部以下連合成杯狀;萼長1.5-2.5cm,基部合生,萼裂5,披針形,被絨毛;花冠鐘形,直徑6-7cm,花瓣黃色,內面基部暗紫色,倒卵形,長約4.5cm,外面密被黃色星狀柔毛;雄蕊往長約3cm,平滑無毛;花柱枝5,被細腺毛。雨果卵圓形,長約2cm,被絨毛,果爿5,木質。種子光滑,腎形。花期6-8月。

生境分部

產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和廣西等地。多為栽培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葉大多破碎或皺縮,完整葉近圓形或廣卵形,直徑8-15cm,先端突尖,有時短漸尖,基部心形,全緣或具不明顯細圓齒,葉下面密被星狀柔毛,葉脈7-9條;葉柄長3-8cm,質脆,氣微,味淡。花多皺縮成團或不規則形,全體被毛;花萼鐘形,先端5裂,萼筒外有苞片7-10枚,線狀披針形,花梗長1-3cm,花萼、苞片被絨毛;花冠鐘形,花瓣黃色,內面基部暗紫色,倒卵形,長約4.5cm,外面密被星狀柔毛,雄蕊柱長約3cm,平滑無毛,花柱枝5,被細腺毛。質輕脆。氣微,味淡。

性味

甘;淡;性微寒

歸經

肺經

功效主治

清肺止咳;解毒消腫。主肺熱咳嗽;瘡癤腫痛;木薯中毒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0-60g;或搗汁。外用:適量搗爛敷。

各家論述
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功效有退熱、止吐、止咳功能。用于發燒咳嗽支氣管炎:葉,外敷腫毒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