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鶴虱風
別名
野蘿卜(《分類草藥性》),山蘿卜(《中國藥植志》)。
出處
《分類草藥性》
來源
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全草。6~8月開花時采收,曬干。
原形態
野胡蘿卜(《救荒本草》)
二年生草本,高20~120厘米。莖直立,表面有白色粗硬毛。根生葉有長柄,基部鞘狀;葉片2~3回羽狀分裂,最終裂片線形或披葉形;莖生葉的葉柄較短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,有粗硬毛,傘梗15~30枚或更多;總苞片5~8,葉狀,羽狀分裂,裂片線形,邊緣膜質,有細柔毛;小總苞片數枚,不裂或羽狀分裂;小傘形花序有花15~25朵,花小,白色、黃色或淡紫紅色,每一總傘花序中心的花通常有一朵為深紫紅色;花萼5,窄三角形;花瓣5,大小不等,先端凹陷,成一狹窄內折的小舌片;子房下位,密生細柔毛,結果時花序外緣的傘輻向內彎折,雙懸果卵圓形,分果的主棱不顯著,次棱4條,發展成窄翅。翅上密生有鉤刺。花期5~7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部
生長于路旁、山溝、溪邊、荒地等處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化學成分
根富含胡蘿卜素,并含揮發油。揮發油中主成分為蒎烯、檸檬烯、胡蘿卜醇、胡蘿卜次醇、細辛醚、細辛醛等。根中尚含胡蘿卜酸。葉含多量胡蘿卜素,可作為制取胡蘿卜素的原料;尚含胡蘿卜堿、吡咯烷。花含山柰酚-3-葡萄糖甙、山柰酚-3-_二葡萄糖甙、芹菜素葡萄糖甙。又含大量蘋果酸。
藥理作用
胡蘿卜堿及吡咯烷,無甚生理作用。胡蘿卜素即維生素A元等,有營養價值,食入過多含胡蘿卜素的植物,可發生所謂胡蘿卜素血癥,即皮膚發黃,但對人體無害。曾有人報告,其提取物能收縮子宮。
性味
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寒,味苦微甘,有小毒。"
功效主治
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殺蟲,解煙毒,消腫,消氣,化痰。"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婦女干病及癢疹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。
復方
②治婦女干病:鶴虱風。童子雞燉服。
③治濕熱瘡發癢:鶴虱風、馬桑葉、千里光。煎水洗。(選方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鶴虱風
英文名
Wild Carrot Fruit
別名
野蘿卜、山蘿卜
出處
出自《分類草藥性》。《救荒本草》:野胡蘿卜,生荒野中。苗葉似家蘿卜,俱細小,葉間攢生莖叉,梢頭開小白花,眾花攢開如蓋狀,比蛇床子花頭又大,結子比蛇床子亦大,其根比家蘿卜尤細小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地上部分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aucus carota L.
采收和儲藏:6-7月開花時采收挖,去根,除去泥土雜質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二年生草本,高20-120cm。全株被白色粗硬毛。根細圓錐形,肉質,黃白色。基生葉薄膜質,長圓形,二至三回羽狀全裂,末回裂片線形或披針形,長2-15mm,寬0.5-4mm,先端尖,有小尖頭,光滑或有糙硬毛;葉柄長3-12cm;莖生葉近無柄,有葉鞘,末回裂片小而細長。復傘形花序頂生,花序梗長10-55cm,有糙硬毛;總苞片多數,葉狀,羽狀分裂,裂片線形,長3-30mm;傘輻多數,結果時外緣的傘輻向內彎曲;小總苞片5-7,線形,不分裂或2-3裂,邊緣膜質,具纖毛;花通常白色,有時帶淡紅色。雙懸果長卵形,長3-4mm,寬2mm,具棱,棱上有翅,棱上有短鉤刺或白色刺毛。花期5-7月,果期6-8月。
化學成分
葉含多量胡蘿卜素(carotene),還含胡蘿卜堿(daucine),吡咯烷(pyrrolidine)[1]。
花含山柰酚-3-葡萄糖甙(daempferol-3-glucoside),山柰酚-3-二葡萄糖甙(daempferol-3-digucoside),芹菜素葡萄糖甙(apigenin glucoside)[2],又含大量蘋果酸(malic acid)[3]。
藥理作用
胡本品所含胡蘿卜素即維生系原光等,有營養價值,食入過多含胡蘿卜素的植物,可發生所謂胡蘿卜素血癥(carotinemia),即皮膚發黃,但對人體無害。
毒性
牻牛兒醇給于大鼠口服,其半數致死量為4.8g/kg,兔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50mg/kg。細辛醚給予豚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。為0.275ml/kg。
性味
味辛;微甘;性寒;小毒
功效主治
殺蟲健脾;利濕解毒。主蟲積;疳積;脘腹脹滿;水腫;黃疸;黃疸;煙毒;瘡疹濕癢;斑禿
用法用量
內服:6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湯洗;或研末調敷。
各家論述
1.《分類草藥性》:殺蟲,解煙毒,消腫,消氣,化痰。
2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婦女干病及癢疹。
3.《用法與用量》:內服:煎湯,3-5錢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