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荷包牡丹根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荷包牡丹根

別名

當歸(《綱目拾遺》)。

出處

《汪連仕采藥書》

來源

罌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莖。

原形態

荷包牡丹(《花鏡》),又名:魚兒牡丹(《花鏡》),活血草(《綱目拾遺》)。

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根莖粗壯。葉對生,具長柄;3回羽狀復葉,小葉片倒卵形,深裂,基部楔形。總狀花序頂生,花生于一側,彎垂;花梗具2苞;萼片小,鱗片狀,窄卵圓形;花瓣4,交叉排列為2層,外層稍聯合為心臟形,基部膨大成囊狀,上部有2短鈍距,粉紅色,內層細長突出,包被在雌雄蕊外,粉白色;雄蕊多數,成2組;花柱細長,柱頭盾狀2裂,子房上位,1室。蒴果細長圓形,種子細小,有冠毛。花期4~6月。

生境分部

東北、西北、華北及云南均有栽培。

化學成分

全株含隱品堿、原阿片堿、血根堿、黃連堿,以及白屈菜紅堿、白屈菜紅堿、白屈菜黃堿、華紫堇堿、斯氏紫堇堿、牛心果堿等。

性味

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辛,性溫。"

功效主治

①汪連仕《采藥書》:"用其根搗汁,沖服之,令人沉醉,金瘡之圣藥也。"

②《嶺南采藥錄》:"散血,消瘡毒,除風,和血。"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荷包牡丹根

英文名

Rhizome of Showy Bleedingheart

別名

土當歸、活血草。

出處

出自《汪連仕采藥書》。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按此花北地極繁,過江漸稀,或以為即當歸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罌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莖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centra spectabilis(L.)Lem.[Fumaris spectabilis L.]

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挖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原形態

荷包牡丹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,全株無毛。根莖粗壯。莖帶紫紅色,基部有數枚大型黃棕色鱗片。葉對生;具長柄,葉片長達20cm,二回三出全裂,一回裂片具長柄;二回裂片柄短或無柄,2或3裂,裂片卵形或楔形,全緣或具1-3裂。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生于一側,彎垂;花梗長1.5cm,基部具苞片2枚,鉆形;花兩側對稱;萼片2枚,披針形,長4-4.5mm,薔薇色,早落;花瓣4枚,長約2.5cm,外側2枚薔薇色,下部心形,囊狀,上部變狹,向外反曲,內側2枚狹長,包被在雌雄蕊外,突出,白色,頂端內面紫紅色,中部之上縊縮;雄蕊6枚合成2組;子房上位,1室,花柱細長,柱頭盾狀2裂。蒴果細長。種子細小,有冠毛。花期5月,果期5-6月。

生境分部

未見野生種,均為栽培品,東北及內蒙古、河北及西北各地有栽培。

化學成分

荷包牡丹全草含原阿片堿(protopine),隱品堿(cryptopine),血根堿(sanguinarine),白屈菜紅堿(chelerthrine),黃連堿(coptisine),白屈菜玉紅堿(chelirubine),白屈菜黃堿(chelilutine),紫堇定(corydine),二氧血根堿(dihydrosanguinarine),碎葉紫堇堿(cheilanthifoline),斯氏紫堇堿(scoulerine),網葉番荔枝堿(reticuline)和矢車菊素(cyanidin)的甙。

性味

辛;苦;溫

歸經

肝經

功效主治

祛風;活血;鎮痛。主金瘡;瘡毒及胃痛

用法用量

內服:酒煎服;或搗汁,酒沖服。

各家論述

1. 汪連仕《采藥書》:用其根搗汁,酒沖服之,令人沉醉,金瘡之圣藥也。

2.《嶺南采藥錄》:散血,消瘡毒,除風,和血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