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胡桃油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胡桃油

出處

《普濟方》

來源

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榨取之脂肪油。

功效主治

治絳蟲,疥癬,凍瘡,聤耳。

①《綱目拾遺》:"補火。"

②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緩下劑,能驅絳蟲;外用于皮膚病,疥癬,凍瘡,腋臭等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燉溫,3~6錢。外用:滴耳或涂搽患部。

復方

①治傷耳成瘡出汁者:胡桃,杵取油納入。(《普濟方》)

④治耳疳:核桃仁,研爛,擰油去渣,得油一錢,兌冰片二分:每用少許,滴于耳內。(《醫宗金鑒》滴耳油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胡桃油

出處

出自《普濟方》《綱目拾遺》:核桃油,好者補火,若壞核桃榨取者有毒,味劣,不宜食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種仁的脂肪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Juglans regia L.[J.orientis Dode;J.sinensis (C.DC.)Dode]

采收和儲藏:將凈胡桃種仁壓榨,收集榨出的脂肪油。

原形態

落葉喬木,高20-25m。樹皮灰白色,幼時平滑,老時淺縱裂。小枝被短腺毛,具明顯的葉痛和皮孔;冬芽被芽鱗;髓部白色,薄片狀。奇數羽狀復葉,互生,長40-50cm,小葉5-9枚,有時13枚,先端1片常較大,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形,長6-15cm,寬3-6cm,先端鈍圓或銳尖,基部偏斜,近于圓形,全緣,表面深綠色,有光澤,背面淡綠色,有側脈11-9對,脈腋內有一簇短柔毛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與葉同時開放,雄葇荑花序腋生,下垂,長5-10cm,花小而密集,雄花有苞片1,長圓形,小苞片2,長卵形,花被片1-4,均被腺毛,雄蕊6-30;雌花序穗狀,直立,生于幼枝頂端,通常有雌花1-3朵,總苞片3枚,長卵形,貼生于子房,花后隨子房增大;花被4裂,裂片線形,高出總苞片;子房下位,2枚心皮組成,花柱短,柱頭2裂,呈羽毛狀,鮮紅色。果實近球形,核果狀,直徑4-6cm,外果皮綠色,由總苞片及花被發育而成,表面有斑點,中果皮肉質,不規則開裂,內果皮骨質,表面凹凸不平,有2條縱棱,先端具短尖頭,內果皮壁內具空隙而有皺折,隔膜較薄,內里無空隙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帶。

資源分布: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

辛;甘;性溫

功效主治

溫補腎陽;潤腸;驅蟲;止癢;斂瘡。主腎虛腰酸;腸燥便秘;蟲積腹痛;聤耳出膿;疥癬;凍瘡;狐臭

用法用量

內服:燉溫,9-15g;外用:適量,涂搽。

各家論述

1.《綱目拾遺》:補火。

2.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緩下劑,能驅絳蟲;用于皮膚病,疥癬,凍瘡,腋臭等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