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草豆蔻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草豆蔻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一斤,草豆蔻 (切作片)二斤,甘草八兩。

【炮制】上件拌勻,入于銀器內,用水過三指許,以慢火熬令水盡,焙令干,杵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治脾胃不調,胸膈滿悶,飲食不化,嘔逆惡心;或藿亂嘔吐,心腹刺痛,腸鳴泄利,水谷不分。

夏月煎作熟水常服,調中止逆,除冷氣,消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一錢,用沸湯點服,不計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60克(去皮)半夏15克(湯浸七遍去滑)肉桂22克(去皺皮)人參22克(去蘆頭)木香15克 前胡30克(去蘆頭)高良姜30克(銼)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臍)陳皮22克(湯浸,去白,甑,焙)厚樸60克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熱)白術30克 甘草7.5克(炙微赤,銼)

【制法】上藥搗篩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主脾胃氣虛,臟腑積冷,嘔吐宿食,四肢少力,面色無華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9克,以水300毫升,入生姜4克,大棗3枚,煎至180毫升,去滓,不計時候,稍熱服。

【摘錄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
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30克,人參30克,柴胡30克,白術30克,陳皮45克,炙甘草15克。

【功能主治】補氣健脾,疏肝行氣。主脾胃氣虛。妊娠腹脹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為散,每服12克,加生姜3克,大棗3枚,水煎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五

《赤水玄珠》卷九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、檳榔(各炒紫色)、罌粟殼(燒灰)各等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丈夫傷血,婦人血崩,漬入大腸出血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飲下。

【摘錄】《赤水玄珠》卷九

《雞峰》卷二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仁、生姜、甘草、木香、人參各等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和氣。主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后溫服。

【摘錄】《雞峰》卷二十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厚樸(去粗皮,用生姜3兩取汁浸,炙候汁盡為度)2兩,陳皮(去白)2兩,草豆蔻(不去皮)1兩,干姜(泡洗)1兩,白術(炒)1兩,訶子(泡,去核)1兩,甘草3兩(炙),五味子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和一切冷氣。主肝胃氣不和,霍亂不止,食所傷,肝泄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霍亂,冷飲下;若傷酒,以酒調下;肝痛不可忍者,炒生姜酒送下3錢。

【摘錄】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

《蘭室秘藏》卷中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細辛葉2分,防風2分,羊脛骨灰5分,熟地黃5分,當歸6分,草豆蔻仁1錢3分,黃連1錢3分,升麻2錢5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寒多熱少,牙齒疼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先用溫水漱口,牙痛處擦之。

【摘錄】《蘭室秘藏》卷中

《雞峰》卷十四:草豆蔻散

【別名】常山飲子

【處方】知母2斤,常山2斤(用川者),烏藥1斤(捶碎),草果2斤,甘草2斤(炙),高良姜20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瘧疾因外邪客于風府,生冷之物內傷脾胃,或先寒后熱、先熱后寒,或寒熱獨作,或連日發,或間日一發,寒則肢體顫掉,熱則舉身如燒,頭疼惡心,煩渴引飲,氣息喘急,口苦咽干,脊膂酸疼,腸鳴腹痛,諸藥不效,漸成勞瘧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姜5片,大棗5個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【摘錄】《雞峰》卷十四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一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面裹煨熟,去皮取肉)1兩,茴香子(炒)1兩,木香半兩,陳曲(微炒)2兩,麥糵(炒)2兩,厚樸(去粗皮,生姜汁炙)1兩,干姜(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氣虛弱,腹內膨脹,不思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匕,先嚼煨生姜少許,食前沸湯調下。

【摘錄】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一

《圣惠》卷七十八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殼)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3分,當歸(銼,微炒)3分,白術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半夏(湯浸7遍去滑)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產后脾胃虛寒,或時嘔逆,不下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八

《圣惠》卷七十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當歸半兩(銼,微妙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半兩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白術1兩,熟干地黃1兩,木香半兩,芎藭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妊娠心腹多痛,吃食減少,四肢不和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五

《圣惠》卷七十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柴胡1兩(去苗),白術1兩,陳橘皮1兩半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妊娠心腹脹滿,脾胃氣虛,不下食飲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五

《圣惠》卷七十一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桂心3分,芎藭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厚樸3分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桔梗3分(去蘆頭),檳榔半兩,訶黎勒皮1兩(煨,用皮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婦人脾胃虛,氣攻兩脅脹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每于食前稍熱服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一

《濟陽綱目》卷十三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1兩,益智仁1兩,干柿蒂2兩。

【功能主治】寒氣攻胃呃噫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加生姜3片,水煎,熱服。

【摘錄】《濟陽綱目》卷十三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衛生方》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,當歸1兩,杏仁1兩,厚樸1兩,木香1兩,麻黃1兩,豬苓1兩,半夏1兩,良姜1兩,藿香1兩,甘草1兩,吳茱萸1兩。

【功能主治】一切瘧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為飲子。分一半面裹炮之。每劑7錢,煨姜3片,同煎,寒時熱吃,熱時放冷吃。

【摘錄】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衛生方》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瓤,焙干),高良姜半兩,訶黎勒皮半兩(炮),白術3分(微炒),甘草1分(炙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虛胃乏,不思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食前陳米飲調下,日3次。

【摘錄】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
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5枚(和皮用),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藿香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調中補虛。主小兒疳,渴不止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匕,生姜米飲調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七二

《圣惠》卷七十八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桂心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產后氣虛,心煩咳癔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稍熱頻服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八

《圣惠》卷八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枚(去皮),檳榔1分,訶黎勒半兩(煨,用皮),人參1分(去蘆頭),前胡1分(去蘆頭),甘草半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小兒胸中寒氣積滯,氣逆,不下乳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八十四

《圣惠》卷八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枚(去皮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小兒噦,不納乳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八十四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分(去皮),木香1分,五味子1分,人參1分(去蘆頭),白茯苓1分,訶黎勒皮半兩,陳橘皮1分(湯侵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小兒吐利,兼胸脅脹滿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九十三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龍骨1兩,酸石榴皮3分(銼,炒微黃),高良姜1分(銼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干姜1分(炮裂,銼),子芩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小兒疳痢腹痛,不下乳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薤白1莖,煎至5分,去滓,不拘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溫服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九十三

《博濟》卷二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厚樸2兩(去皮,用生姜3兩取汁浸,炙汁盡為度),草豆蔻(和皮)1兩,干姜1兩(炮),白術1兩(炮黃色),訶子1兩(炮,去瓤,細切,炒)2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和一切冷氣。主脾胃氣不和,霍亂不止,酒食所傷,兼患脾泄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霍亂,冷米飲下,或酒調下;腹痛不可忍者,每服3錢,炒生姜酒下;余即如湯煎服。

【摘錄】《博濟》卷二

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五味子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白術半兩,枳實(去瓤麩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干姜(炮)半兩,鱉甲炙,去裙襕)半兩,芍藥半兩,木香半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【功能主治】留飲、宿食成癖。

【用法用量】本方方名,據劑型當作“草豆蔻丸”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四

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二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1兩,高良姜(炮)1兩,陳曲(炒)1兩,麥糵(炒)1兩,木香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烏肉(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膈氣,宿食不消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匕,空心、食前入鹽點服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二

《博濟》卷三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半兩(每個面裹煨,候面焦黃,去面用),甘草1兩(炙),肉桂(去皮)1兩陳皮(去白)1兩,蠻姜1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胃口冷,吃食無味;脾泄瀉不止;酒后數圊如痢,心胸不快,不思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半,更入陳米末1錢,大棗2個,水1盞,同煎7分,溫服,其滓再煎服之。

【摘錄】《博濟》卷三

《圣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半兩,甘草(炙,銼)1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心痛不欲飲食,脅痛如刺壅悶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匕,白湯調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五十六

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,銼)8兩,生姜(和皮切作片子用)1斤,甘草4兩(炙,銼)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【制法】上和勻,入銀器內,用水過藥三指許,慢火熬令水盡,取出焙干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胃寒氣逆,嘔噦不止。

【用法用量】本方方名,《普濟方》引作“豆蔻散”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七

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(去皮)1兩,高良姜3分,桂(去粗皮)半兩,丁香半兩,木香半兩,五味子半兩,白豆蔻(去皮)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白術1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,研勻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寒,腹中虛鳴,泄瀉不止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匕,煨生姜、木瓜湯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四

《雞峰》卷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香薷莖5分,木瓜5分,干姜2分,草豆蔻4分,藿香4分,陳橘皮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內寒霍亂,吐瀉不止,脈細而緊者。

【用法用量】方中陳橘皮用量原缺。

【摘錄】《雞峰》卷十四

《圣惠》卷三十九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0枚(去皮),高良姜3分,人參1兩半(去蘆頭),白茯苓2兩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飲酒過度,嘔逆不止,心腹脹滿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點少鹽攪勻,不拘時候服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三十九

《圣惠》卷五十九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白石脂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干姜1兩(炮裂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水谷痢不止,腹內疼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十九

《圣惠》卷五十一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澤瀉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桂心3分,白術3分,赤茯苓半兩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細辛半兩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心膈冷氣痰飲,胸中滯悶,或吐清水,不納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姜半分,大棗3個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十一

《圣惠》卷五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訶黎勒皮1兩,益智子半兩(去皮),人參3分(去蘆頭),細辛半兩,赤茯苓半兩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丁香1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檳榔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膈氣壅滯,不下飲食,或宿食不消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十

《圣惠》卷五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白術半兩,桂心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檳榔半兩,雞舌香半兩,赤茯苓半兩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膈氣,心胸不利,食即嘔逆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十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七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高良姜1兩(銼),丁香1兩,白術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縮砂1兩(去皮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木瓜2兩(干者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霍亂,吐瀉后轉筋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以熱生姜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七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七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術半兩,干姜1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霍亂吐瀉,臍下氣筑,心悸妨悶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七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七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半兩(去皮),黃連1兩(去須),丁香半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霍亂。水利不止,吐不下食,兼煩渴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黑豆50粒,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七

《圣惠》卷四十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干,微炒),紫蘇莖葉1兩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枳實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茯苓1兩,前胡1兩(去蘆頭),木通1兩(銼),檳榔1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腳氣,發動嘔逆,胸中滿悶,不下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五

《圣惠》卷七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高良姜半兩(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茯苓3分,白術半兩,枇杷葉3分(拭去毛,炙微黃),縮砂2兩(去皮),桂心半兩,木香半兩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婦人血風,冷氣攻脾胃,嘔逆不納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

《圣惠》卷四十二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白術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半,高良姜1兩(銼),赤茯苓1兩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干,微炒),桔梗1兩(去蘆頭),厚樸1兩半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胸痹短氣,臟腑久寒,臍腹疼痛,兩脅脹滿,心膈不利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二

《圣惠》卷二十八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桂心半兩,白術1兩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樸1兩半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虛勞,脾胃虛冷,食不消化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二十八

《圣惠》卷三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前胡1兩半(去蘆頭),桔梗3分(去蘆頭),木香3分,赤茯苓1兩,大腹皮3分(銼),檳榔1兩,紫蘇莖葉2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虛勞上氣,胸中滿悶,不下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禁忌】忌炙煿、醋物、豬肉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三十

《圣惠》卷十四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藿香1兩,桂心3分,白術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黃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傷寒后,脾胃氣弱,痰逆,不思飲食,四肢虛羸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差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十四

《圣惠》卷十三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干,微炒)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檳榔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傷寒后,冷熱氣不和,心腹疼痛,食不消化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十三

《圣惠》卷六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高良姜3分(銼),桂心半兩,丁香半兩,木香半兩,白術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白豆蔻半兩(去皮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肉豆蔻半兩(去殼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大腸虛冷,腸鳴腹痛,下痢,不思飲食,腹痛飧泄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食前以姜、棗湯調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六

《圣惠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半兩(去皮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桂心半兩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白茯苓3分,白術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,厚樸1兩半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芎藭半兩,柴胡半兩(去苗),桔梗1兩(去蘆頭),白芍藥半兩,黃耆半兩(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氣久虛,四肢無力,腑臟虛損,不欲飲食,日加羸瘦,體虛顫掉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、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禁忌】忌生冷、油膩、濕面、豬犬肉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

《圣惠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2兩(去皮),半夏半兩(湯浸7遍去滑),肉桂3分(去皺皮),人參3分(去蘆頭),木香半兩,前胡1兩(去蘆頭),高良姜1兩(銼),白茯苓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樸2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白術1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氣虛弱,臟腑積冷,嘔吐宿食,四肢少力,面無顏色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、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

《圣惠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術1兩,干姜1兩(炮裂,銼),木香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厚樸2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。

【制法】上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氣虛,腹脅脹滿,四肢不和,面色青黃,不納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、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

《圣惠》卷五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3分(去皮),赤茯苓1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白術半兩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半夏2分(湯浸洗7遍去滑),厚樸3分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冷熱氣不和,胸中滿悶,不能下食,四肢少力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、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禁忌】忌生冷、油膩、飴糖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五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半(去皮),白術3分,高良姜3分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香熟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大腸虛冷,腹痛,不思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錢,水1中盞,同煎7分,空心、食前和滓溫服。

【摘錄】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三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皮),丁香3分,縮砂3分(去皮)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白術3分,蘿卜子3分(微炒),桂心3分,木瓜3分,木香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檳榔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心腹氣壅滯,卒脹滿,不能飲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四十三

《圣惠》卷七十:草豆蔻散

【處方】草豆蔻1兩(去殼),沉香半兩,白豆蔻半兩(去皮),訶黎勒皮半兩,白術半兩,桂心半兩,丁香母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婦人脾胃虛冷氣,胸膈不利,食即嘔吐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以生姜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七十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