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琥珀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琥珀

別名

血琥珀、血珀、紅琥珀、光珀

來源

某些松科植物的樹脂,埋于地層年久而成的化石樣物質。挖出后,除去雜質。

性狀

不規則塊狀、顆粒狀或多角形,大小不一。血紅色、黃棕色或暗棕色,近于透明。質松脆,斷面平滑,具玻璃樣光澤,捻之即成粉末。無臭,味淡,嚼之易碎無沙感。不溶于水,燃燒易熔,并爆炸有聲、冒白煙,微有松香氣。

性味

甘,平。

功能主治

鎮靜,利尿,活血。用于驚風,癲癇,心悸,失眠,小便不利,尿痛,尿血,閉經。

用法用量

0.5~1錢,多入丸、散劑服。

備注

(1)東北地區有一種“撫順珀”,又稱“千金寨煤珀”、“煙煤精”,是從煤礦層中采掘而來。體重堅硬,色發黑,焚之發黑煙并有煤氣,與琥珀來源不同,不宜作琥珀入藥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琥珀

別名

育沛(《山海經》),虎珀(《漢書》),虎魄(《廣志》),江珠(《博物志》),琥魄(《后漢書》),獸魄、頓牟(《隋書》)。

出處

《雷公炮炙論》

來源

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凝結而成的碳氫化合物。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后,除去砂石、泥土等雜質。

原形態

多呈不規則的粒狀,塊狀、鐘乳狀及散粒狀。有時內部包含著植物或昆蟲的化石。顏色為黃色、棕黃色及紅黃色。條痕白色或淡黃色。具松脂光澤。透明至不透明。斷口貝殼狀極為顯著。硬度2~2.5。比重1.05~1.09。性極脆。磨擦帶電。

生境分部

產于粘土層、砂層、煤層及沉積巖內。產云南、河南、廣西、福建、貴州、遼寧等地。

性狀

①琥珀

為不規則的塊狀、顆粒狀或多角形,大小不一,塊狀者可長達6厘米。血紅色(習稱"血珀")或黃棕色,表面不平,有光澤。質松脆,捻之即成粉末。氣無,味淡,嚼之易碎無沙感。以火燃之易熔,爆炸有聲,冒白煙,微有松香氣。

②煤珀

又名:黑琥珀。通常為多角形不規則的塊狀物,少數呈滴乳狀,大小不一。表面棕色至烏黑色,略有光澤,若將表面黑色部分除去,則呈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樣體。質堅硬,不易碎。氣無,味淡,嚼之堅硬無沙感。

以色紅、明亮、塊整齊、質松脆、易碎者為佳。塊碎小、質較硬、色暗棕者為次。本品不溶于酸,微溶于乙醚、氯仿及溫熱的精中。

化學成分

主含樹脂、揮發油。此外,含有琥珀氧松香酸、琥珀松香酸、琥珀銀松酸、琥珀脂醇、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。

炮制

揀凈雜質,用時搗碎研成細粉。

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入藥中,用水調側柏子末安于瓷鍋中,安琥珀于末中了,下火煮,從巳至申,別有異光,更搗如粉,重篩用。"

性味

甘,平。

①《別錄》:"味甘,平,無毒。"

②《海藥本草》:"溫。"

③《本草正》:"味甘淡,性平。"

歸經

入心、肝、小腸經。

①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心、脾、小腸三經。"

②《本草經疏》:"入手少陰、太陽,足厥陰經。"

功能主治

鎮驚安神,散瘀止血,利水通淋。治驚風癲癇,驚悸失眠,血淋血尿,小便不通,婦女閉經,產后停瘀腹痛,癰疽瘡毒,跌打創傷。

①《別錄》:"主安五臟,定魂魄,消瘀血,通五淋。"

②《藥性論》:"治產后血瘀痛。"

③《本草拾遺》:"止血生肌,合金瘡。"
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"壯心,明目磨翳,止心痛、癲邪,破結癥。"

⑤《本草別說》:"治榮而安心利水。"

⑥《珍珠囊》:"利小便,清肺。"

⑦《本草正》:"清心肺,消瘀血,痰涎。"

⑧《楸藥解》:"涼肺清肝,磨障翳,止驚悸,除遺精白濁,下死胎胞衣,敷疔拔毒,止渴除煩,滑胎催生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入丸、散,3~6分。外用:研末點、撒。

禁忌

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。

《本草經疏》:"凡陰虛內熱,火炎水涸,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利之,利之則愈損其陰。"

復方

①治小兒諸驚,四時感冒,風寒溫疫邪熱,致煩躁不寧,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:真琥珀、天竺黃檀香人參、白茯苓各一兩半,粉草三兩,枳殼(麩炒)、枳實(麩炒)二昧各一兩,水飛朱砂五兩,山藥一斤(銼作小塊,慢火炒令熱透),膽南星一兩,金箔百片(去護紙,取見成藥一兩,同在乳缽內極細杵,仍和勻前藥末用)。前十二味,除朱砂、金箔不入研,內余十味,檀香不過火外,九味或曬或焙,同研為末,和勻,朱砂、金箔每一兩重,取新汲井水一兩,重入乳缽內略杵勻,隨手丸如綠豆大一粒,陰干。用蔥湯化服,百日內嬰兒每丸分三次投,二歲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。(《活幼心書》琥珀抱龍丸)

②治天吊驚風發搐:琥珀末一分,真珠末一分,朱砂末半分,鉛霜半分,赤芍藥末一分半。上拌勻,每服一字,煎金、銀、薄荷湯調下,無時。(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琥珀散)

③治小兒胎驚:琥珀、防風各一錢,朱砂半錢。為末,豬乳調一字,入口中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
④治小兒胎癇:琥珀、朱砂各少許,全蝎一枚。為末,麥門冬湯調一字服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
⑤治健忘恍惚,神虛不寐:琥珀、羚羊角、人參、白茯神遠志(制)、甘草等分。上為細末,豬心血和煉蜜丸,芡實大,金箔為衣。每服一丸,燈心湯嚼下。(《景岳全書》琥珀多寐丸)

⑥治病后虛煩不睡:琥珀、真珠、生地、甘草各一錢,當歸黃連各三錢,朱砂二錢。上為末,米糊丸,如粟米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后,麥門冬湯下。(《活人心統》琥珀安神丸)

⑦治心經之火,移于小腸,溲溺淋濁或澀或痛:琥珀一錢,天冬一錢五分,麥冬一錢五分,生地五錢,丹參二錢,丹皮二錢,赤芍木通各一錢,甘草梢五分,淡竹葉二十張,燈心三尺。(《醫醇剩義》琥珀導赤湯)

⑧治心經蓄熱,小便赤澀不通,淋瀝作痛:琥珀為細末,每服半錢,濃煎萱草根調下,食前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忘憂散)

⑨治小便尿血:琥珀為末,每服二錢,燈芯湯下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
⑩治婦人月候不通:琥珀一兩(細研,以三升熬如膏),虻蟲半兩(去翅足,炒黃),水蛭半兩(炒黃),肉桂三兩(去皺皮),桃仁一兩(去皮、尖、雙仁,別研,生用),川大黃三兩(生用)。上藥搗羅為末,以琥珀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琥珀煎丸)

⑾治經水或前或后或血崩及瘀血死胎,并養胎,鎮心安神:琥珀、乳香沒藥、辰砂各一錢三分,麝香少許。各研細,燈心湯為丸,芡實大。每服一丸,如腹痛,姜汁、童便、酒沖下。(《女科萬金方》琥珀丸)

⑿治產后惡露不下,氣攻心腹,煩悶刺痛:琥珀、姜黃牛膝(酒浸,切,焙)、虎杖牡丹皮各半兩,當歸(切,焙)、生干地黃(焙)、桂(去粗皮)、桃仁(湯浸,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)各三分,大黃(銼,焙)一兩,虻蟲(去翅、足,炒黃)一分,芒硝一兩。上十二味,粗搗篩。每服二錢匕,水一盞,煎取七分,去滓溫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琥珀湯)

⒀止血生肌,鎮心明目,破癥瘕氣塊,產后血暈悶絕,兒枕痛:琥珀一兩,鱉甲一兩,京三棱一兩,延胡索半兩,沒藥半兩,大黃六銖。熬搗為散,空心酒服三錢匕,日再服。(《海藥本草》)

⒁治癰疽發背,已成未膿之際,恐毒氣不能外出,必致內攻,預服此丸,護膜護心,亦且散血解毒:白礬一兩二錢,雄黃一錢二分,琥珀一錢(另研極細),朱砂一錢二分,黃蠟一兩,蜂蜜二錢臨入。上四味,先研極細,另將蜜、蠟銅杓內溶化,離火片時,候蠟四邊稍凝時,方入上藥攪勻,共成一塊,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,眾手急丸,小綠豆大,用朱砂為衣,磁罐收貯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白湯食后送下,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。(《外科正宗》琥珀蠟礬丸)

⒂治從高墜下,有瘀血在內:刮琥珀屑,酒服方寸匕,或入蒲黃三、二匕,日服四、五次。(《外臺秘要方》)

各家論述

①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"琥珀屬陽,今古方用為利小便,以燥脾土有功,脾能運化,肺氣下降,故小便可通,若血少不利者,反致其燥結之苦。"

②《本草經疏》:"琥珀,專入血分。心主血,肝藏血,入心入肝,故能消瘀血也。""此藥畢竟是消磨滲利之性,不利虛入。大都從辛溫藥則行血破血,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,從金石鎮墜藥則鎮心安神。"

③《本經逢原》:"琥珀,消磨滲利之性,非血結膀胱者不可誤投。和大黃、鱉甲作散,酒下方寸匕,治婦人腹內惡血,血盡則止。血結腫脹,腹大如鼓,而小便不通者,須兼沉香輩破氣藥用之。又研細敷金瘡,則無瘢痕,亦散血消瘀之驗。"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琥珀

英文名

Amber

別名

育沛、虎珀、虎魄、江珠、琥魄、獸魄、頓牟、血琥珀、血珀、紅琥珀、光珀

出處

1.《雷公炮炙論》:凡使紅松脂、石珀、水珀、花珀、物象、翳珀、琥珀。紅松脂如虎珀,只是大脆文橫;水珀多無紅色,如淺黃,多粗皮;彼石珀如石重,色黃不堪用;花珀文似新馬尾松,心文一路赤一路黃;象珀,其內似有物,極為神妙;翳珀為眾珀之長,故號曰翳珀;琥珀如血色,安于布上拭,吸得芥子者真也。

2. 陶弘景:舊說云是松脂淪入地,千年所化。今燒之亦作松氣,俗有虎魄中有蜂,形色如生。《博物志》又云,燒蜂巢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凝結而成的碳氫化合物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ber

采收和儲藏: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后,除去砂石、泥土等雜質。

原形態

多呈不規則的粒狀、塊狀、鐘乳狀及散粒狀。有時內部包含著植物或昆蟲的化石。顏色為黃色、棕黃色及紅黃色。條痕白色或淡黃色。具松脂光澤。透明至不透明。斷口貝殼狀極為顯著。硬度2-2.5。比重1.05-1.09。性極脆。磨擦帶電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主要分布于白堊紀或第三紀的砂礫巖、煤層的沉積物中。

資源分布:產遼寧、河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省。

栽培

松脂凝結而成,自然產生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(1)琥珀 為不規則塊狀、鐘乳狀、粗顆粒狀。塊狀者大小不一;鐘乳狀者直徑1-4.5cm,長達7cm。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,血紅色、淡黃色至淡棕色或深棕色,常相間排列;條痕白色。透明至半透明。樹脂樣光澤。體較輕,質脆,捻之易碎。斷面平滑,具玻璃樣光澤。摩擦之,顯電氣性,能吸引燈心草或薄紙片。稍有松脂氣,味淡,嚼之易碎,無砂石感。以塊整齊、色紅、質脆、斷面光亮者為佳。

(2)煤珀 為不規則多角形塊狀或顆粒狀。淡黃色、淡棕色或黑褐色。有光澤,質堅硬,捻不易碎。斷面有玻璃樣光澤。有煤油氣,味淡。嚼之無砂石感。以色黃棕、斷面有玻璃光澤者為佳。

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:琥珀淺黃色;折射率N≈1.535,幾乎見不到糙面;風化后,折光率降低,N≈1.510或1.490。煤珀蠟黃色,質地較雜;折射率N≈1.540。兩者于正交偏光間全黑,為非晶質均質體。

品質標志 雜質含量限制:取琥珀或煤珀粉末約1g,用石油醚10ml振搖提取,濾過,取濾液5ml,加醋酸銅試液(1%)10ml振搖,石油醚層不得顯藍綠色。(檢查松香)商品規格 過去按產地不同分為:(1)云珀 質堅脆,透明,色深紅,手捏這成碎末,無粘性,最佳。分兩等一:一等:血珀,橙紅至赤褐色。二等:柳青,色淡而帶黃綠色,大塊者可作器皿。

(2)廣西珀 色紅而帶黃,不甚透明,質松脆,含泥,燃之略有松香氣,次之。

(3)河南珀 色黃微紅,質輕松,捏之易碎,略帶粘性,燒之亦有松香氣。

(4)湖南珀 色發黃,體重,質硬,不發酥,用手捏不碎,質差。

(5)撫順珀 色發黑,體重,質堅硬,燒之發黑煙并有煤氣,質更差。

過去尚有“毛珀”和“光珀”之分。“毛珀”系天然品,未經加工,表面不光滑,藥用多為此種;“光珀”為加工品,表面光滑,都作器皿,又稱器珀。

化學成分

主含樹脂,揮發油,二松香醇酸(diabietinolic acid),琥珀銀松酸(succinosilvic acid),琥珀樹脂醇(succinoresinol),琥珀松香醇 (succinoabietol),琥珀酸(succinic acid),龍腦(borneol),琥珀氧松香酸(succoxyabietic acid)、琥珀松香醇酸(succinoabietinolic acid),還含有鈉、鍶、硅、、鎢、鎂、鋁、鈷、鎵等元素。

藥理作用

鎮靜安神、利尿。

鑒別

(1)琥珀燃之易熔,稍冒黑煙,剛熄滅時冒白煙,微有松香氣。煤珀燃之冒黑煙,剛熄滅時冒白煙,有似煤油的臭氣。

(2)光譜測定 分別取琥珀和松香的樣品各1g,以石油醚(60-90℃)10ml浸漬4h,濾過,濾液以石油醚稀釋至每1ml含藥0.1-1mg,以島津UV200型紫外分光亮度計進行測定,琥珀的吸收峰是228nm,松香的吸收峰是242nm、251nm。

(3)X射線衍射分析 琥珀屬非晶質體,故無X射線衍射反映。

(4)差熱分析曲線 琥珀的曲線無明確峰谷和失重點,且比煤珀的更復雜:吸熱100-110℃(小、寬),370℃(小),515℃(中),645℃(大)。約50℃開始,至480℃急驟失重,占樣重的85%;自480-750℃失重緩慢,占樣品的25%。即受熱揮發,高溫(-800℃)全部揮發。

煤珀的熱分析曲線特征為:吸熱390℃雙谷(中),465℃(中);放熱493℃(小),605℃(中);分三段失重,即分別在390℃雙谷間,465℃尖谷段和456-605℃間。這些特點與其C:H:O比例相關。

炮制

揀凈雜質,用時搗碎研成細粉。《雷公炮炙論》:凡入藥中,用水調側柏子末安于瓷鍋中,安琥珀于末中了,下火煮,從巳至申,別有異光,更搗如粉,重篩用。

性味

甘;平;無毒

歸經

心;肝;小腸經;膀胱;肺;脾經

功能主治

鎮驚安神;散瘀止血;利水通淋;去翳明目。主驚悸失眠;驚風癲癇;血淋血尿;血滯經閉;產后瘀滯腹痛;癥瘕積聚;目生障翳;癰腫瘡毒

用法用量

內服:入丸、散,3-6分。外用:研末點、撒。

禁忌

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。《本草經疏》:凡陰虛內熱,火炎水涸,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利之,利之則愈損其陰。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琥珀屬陽,今古方用為利小便,以燥脾土有功,脾能運化,肺氣下降,故小便可通,若血少不利者,反致其燥結之苦。

2.《本草經疏》:琥珀,專入血分。心主血,肝藏血,人心入肝,故能消瘀血也。此藥畢竟是消磨滲利之性,不利虛人。大都從辛溫藥則行血破血,從談滲藥則利竅行水,從金石鎮墜藥則鎮心安神。

3.《本經逢原》:琥珀,消磨滲利之性,非血結膀胱者不可誤投。和大黃、鱉甲作散,酒下方寸匕,治婦人腹內惡血,血盡則止。血結腫脹,腹大如鼓,而小便不通者,須兼沉香輩破氣藥用之。又研細敷金瘡,則無瘢痕,亦散血消瘀之驗。

臨床應用

1.治小兒諸驚,四時感冒,風寒溫疫邪熱,致煩躁不寧,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:真琥珀、天竺黃、檀香、人參、白茯苓各一兩半,粉草三兩,枳殼(麩炒)、枳實(麩炒)二味各一兩,水飛朱砂五兩,山藥一斤(銼作小塊,慢火炒令熱透),膽南星一兩,金箔百片(去護紙,取見成藥一兩,同在乳缽內極細杵,仍和勻前藥末用)。前十二味,除朱砂、金箔不入研,內余十味,檀香不過火外,九味或曬或焙,同研為末,和勻,朱砂、金箔每一兩重,取新汲井水一兩,重入乳缽內略杵勻,隨手丸如綠豆大一粒,陰干。用蔥湯化服,百日內嬰兒每丸分三次投,二歲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。(《活幼心書》琥珀抱龍丸)2.治天吊驚風發搐:琥珀末一分,真珠末一分,朱砂末半分,霜半分,赤芍藥末一分半。上拌勻,每服一字,煎金、銀、薄荷湯調下,無時。(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琥珀散)3.治小兒胎驚:琥珀、防風各一錢,朱砂半錢。為末,豬乳調一字,入口中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4.治小兒胎:琥珀、朱砂各少許,全蝎一枚。為末,麥門冬湯調一字服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5.治健忘恍惚,神虛不寐:琥珀、羚羊角、人參、白茯神、遠志(制)、甘草等分。上為細末,心血和煉蜜丸,芡實大,金箔為衣。每服一丸,燈心湯嚼下。(《景岳全書》琥珀多寐丸)6.治病后虛煩不睡:琥珀、真珠、生地、甘草各一錢,當歸、黃連各三錢,朱砂二錢。上為末,米糊丸,如粟米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后,麥門冬湯下。(《活人心統》琥珀安神丸)7.治心經之火,移于小腸,溲溺淋濁或澀或痛:琥珀一錢,天冬一錢五分,麥冬一錢五分,生地五錢,丹參二錢,丹皮二錢,赤芍、木通各一錢,甘草梢五分,淡竹葉二十張,燈心三尺。(《醫醇騰義》琥珀導赤湯)8.治心經蓄熱,小便赤澀不通,淋瀝作痛:琥珀為細末,每服半錢,濃煎萱草根調下,食前。(《楊氏家藏萬》忘憂散)9.治小便尿血:琥珀為末,每服二錢,燈芯湯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10.治婦人月候不通:琥珀一兩(細研,以醋三升熬如膏),虻蟲半兩(去翅足,炒黃),水蛭半兩(炒黃),肉桂三兩(去皴皮),桃仁一兩(去皮、尖、雙仁,別研,生用),大黃三兩(生用)。上藥搗羅為末,以琥珀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。《圣惠方》琥珀煎丸)11.治經水或前或后或血崩及瘀血死胎,并養胎,鎮心安神:琥珀、乳香、沒藥、辰砂各一錢三分,麝香少許。各研細,燈心湯為丸,芡實大。每服一丸,如腹痛,姜汁、童便、酒沖下。(《女科萬金方》琥珀丸)12.治產后惡露不,氣攻心腹,煩悶刺痛:珀、姜黃、牛膝(酒浸,切,焙)、虎杖、牡丹皮各半兩,當歸(切,焙)、生干地黃(焙)、桂(去粗皮)、桃仁(湯浸,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)各三分,大黃(銼,焙)一兩,虻蟲(去翅、足,炒黃)一分,硝一兩。上十二味,粗搗篩。每服二錢匕,水一盞,煎取七分,去滓溫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琥珀湯)13.止血生肌,鎮心明目,破癥瘕氣塊,產后血暈悶絕,兒枕痛:琥珀一兩,鱉甲一兩,京三棱一兩,延胡索半兩,沒藥半兩,大黃六銖。熬搗為散,空心酒服三錢匕,日再服。(《海藥本草》)14.治癰疽發背,已成未膿之際,恐毒氣不能外出,必致內攻,預服此丸,護膜護心,亦且散血解毒:白礬一兩二錢,雄黃一錢二分,琥珀一錢(另研極),朱砂一錢二分,黃蠟一兩,蜂蜜二錢臨入。上四味,先研極細,另將蜜、蠟銅杓內溶化,離火片時,候蠟四邊稍凝時,方入上藥攪勻,共成一塊,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,眾手急丸,小綠豆大,用朱砂為衣,磁罐收貯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白湯食后送下,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。(《外科正宗》琥珀蠟礬丸)15.治從高墜下,有瘀血在內:刮琥珀屑,酒服方寸匕,或入蒲黃三、二匕,日服四、五次。(《外臺秘要方》)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