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白線蛇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線蛇

別名

黃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黃脊蛇、白蛇

來源

有鱗目游蛇科黃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去內臟全體入藥。

生境分部

東北。

功效主治

袪風濕。主治風濕關節疼痛,麻木不仁。

用法用量

白線蛇1條,白1斤,置瓶內,浸一月,制成藥酒服,每飲1盅,每日2次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線蛇

別名

白脊蛇、黃脊蛇。

出處

《東北動物藥》

來源

為游蛇科動物黃脊游蛇的全體。夏、秋季捕捉,去內臟,曬干。

原形態

體長約80厘米。體背呈綠褐色;有一條明顯的黃白色縱走帶;自頭部額鱗的前端起直達尾端。上唇鱗8片,偶為7片或9片;眼前鱗2片,偶為1片;服后鱗2片;前顳鱗2片;后顳鱗3片或2片。體鱗光滑。頸部及體中部17行,肛前15行。腹鱗雄者186~194,雌者202~206;尾下鱗90~99。

生境分部

常活動于溪流附近,有時也見于較干燥地區,多以蜥蝎或蛙類為食。無毒。分布東北及華北各地。

功效主治

祛風濕。治風濕性關節疼痛,麻木不仁。

復方

治風濕性關節疼痛,麻木不仁:白線蛇一條,白酒一斤。置瓶內,浸一月即成,每次飲一盅,日服二次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白線蛇

英文名

white line Snake

別名

白脊蛇、黃脊蛇

出處

出自《東北動物藥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游蛇科動物黃脊游蛇除去的內臟的全體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luber spinalis(Peters)

采收和儲藏:春至秋季捕捉,捕后迅速處死,除去內臟,鮮用。

原形態

黃脊游蛇,體較細長,全長80cm左右。背面絳紅色,背脊正中有1條鑲黑邊的鮮明黃色縱線,其端起自額鱗,后端通達尾末,體側由于鱗片邊緣黑色,綴成幾條深色縱線或點線,腹面淡黃色。眶前鱗1,有一較小的眶前下鱗,眶后鱗2(1);顳鱗2+2(3),上唇鱗多為3-2-3式。背鱗17-17-15行,體鱗平滑,頸部及體中部17行,肛前15行;腹鱗雄者186-194,雌者202-206;肛鱗2分,尾下鱗83-79對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、山麓或河床等開闊地,河流附近、旱地、林區都可發現。以蜥蜴為食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內蒙古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新疆、山東、河南等地。

性味

味甘;咸;性溫

歸經

脾;肝經

功效主治

祛風除濕;通經止痛。主風濕性關節疼痛;肌膚麻木不

用法用量

內服:浸酒,20-40ml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