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灰葉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灰葉

別名

藍靛[廣東]、野青樹、假靛青、山青

來源

豆科灰葉屬植物灰葉Tephrosia purpurea (L.) Pers.,以根、莖、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曬干。

性味

微苦,平。有毒。

功效主治

解表,健脾燥濕,行氣止痛。用于風熱感冒,消化不良,腹脹腹痛,慢性胃炎;外用治濕疹,皮炎。

用法用量

全草或根3錢。外用適量,全草煎水洗患處。

備注

(1)全草有毒,以根部為最毒,含有灰葉素(tephrosin)和魚藤素(deguelin)。中毒癥狀:腹瀉。按一般中毒急救原則處理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灰葉

別名

山青、野藍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
出處
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

來源

為豆科植物灰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態

半灌木,高30~60厘米,基部木質。莖圓柱形,近直立,多分枝,幼枝密被柔毛。葉互生,單數羽狀復葉葉,小葉9~17片;小葉狹倒披針形,長約2厘米,寬約0.5厘米,先端鈍或略凹入而有小銳尖,側脈多而密,下面有帶光澤的短絲毛;托葉線狀錐尖。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;萼齒長于萼管,裂片三角狀錐尖;花冠淡紫色,旗瓣外面被絲毛。莢果長5厘米,稍彎曲,禿凈或被疏長毛;有種子6~10顆。花期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村旁、路邊、荒野、河邊草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
化學成分

葉含槲皮葡萄糖甙。

藥理作用

全草提取物對移植于(腹腔注射)小的Schwartz白血病(腹水型)無抗腫瘤作用。根含魚藤酮,故可用來毒魚,但其殺昆蟲之效力頗低。

性味
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微苦,涼。"

功效主治
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消滯。治風熱感冒,消化不良,濕疹,皮炎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煎水洗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灰葉

英文名

all-grass of Purple Tephrosia

別名

烏仔草、紫草藤、野青樹、野青子、野藍靛、山青、野藍、咖啡 、假靛青藍。

出處

1.出自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。

2.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灰葉,全株有毒,以根部最毒。中毒癥狀為腹瀉。如出現腹瀉,可口服復方樟腦酊2-5ml,或鞣酸蛋白1-2g,或活性炭3-4g,均日服三次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灰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ephrosia purpurea(L.)Pers.[Cracca purpurea L.]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割取地上部分,曬干。

原形態

灰葉 半灌木,高30-60cm。幼枝被白色疏柔毛。莖圓柱形,近直立,多分枝。奇數羽狀復葉,互生;小葉7-17,小葉片橢圓披針形,長2cm,寬0.5cm,先端鈍或略凹,有小銳尖,背面有白色平伏短柔毛,側脈多而密;托葉線狀,錐尖。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;花序軸、花萼及旗瓣外面均有白色柔毛;花冠淡紫色,長約7mm。莢果扁條狀,先端外彎略似鐮刀狀,長3-5cm,寬約4mm,疏生短柔毛。種子4-10顆,腎形,黑褐色。花期7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山坡、曠野間、河邊、村旁草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全草長30-60cm。莖圓柱形,基部木質,多分枝,幼枝密被柔毛。羽狀復葉,小葉7-17,多皺縮破碎,完整小葉片展平后呈長橢圓狀倒披針形,長1.5-3.5cm,寬0.4-1.4cm,下面有白色短柔毛,側脈多而密,近無柄。有時可見總狀花序。氣微,味微苦。有毒。

化學成分

全草含披針灰葉素(lanceolatin)B,異灰葉素(a-toxicarol),魚藤素(deglelin),灰葉素(tephrosin),o-甲基倒卵灰毛豆素(o-methylobovatin),去氫魚藤素(dehydrodeguelin),水黃皮二酮(pongamol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a-菠菜甾醇(a-spinasterol)。葉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羽扁豆醇(lupeol),蕓香甙(rutin),生物堿(alkaloids)。莖葉含槲皮素(quercetin)及β-谷甾醇。豆莢中含灰葉酮(tephrone)。花中含氯化矢車菊素(cyanidin chloride),氯化飛燕草素(delphinidin chloride)。種子含咖啡酸(caffeic acid),棕櫚酸(palmitic acid),棕櫚油酸(palmitole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亞油酸(linoleic acid),亞麻酸(linolenic acid),賴氨酸(lysine),組氨酸(histidine),蘇氨酸(threonine),纈氨酸(val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氨酸(tyros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亮氨酸(leucine),異亮氨酸(isoleucine),羥基茜草素(purpurin),異合生果素(isolonchocarpin),水黃皮素(karanjin),水黃皮二酮(pongamol),谷自醇(sitosterol),披針灰葉素B,無毛水黃皮黃酮(kanjone),灰毛苯并呋喃酮(pur[irotenin)A、B,灰葉甲醚( purpureamethide)。

藥理作用

1. 無抗腫瘤作用:全草提取物對移植于(腹腔注射)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(腹水型)無抗腫瘤作用。

2. 毒魚:根含魚藤酮,故可用來毒魚,但其殺昆蟲之效力頗低。

性味

味微苦;性涼;有毒

歸經

肺;脾經

功效主治

解表清熱;燥濕解毒。主風熱感冒;濕疹;皮炎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。

各家論述
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消滯。治風熱感冒,消化不良,濕疹,皮炎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