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湖廣草
別名
佛光草、小燈臺、荔枝腎
來源
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蔓莖鼠尾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收,曬干。
性味
微苦、辛,平。
功效主治
清熱利濕,平喘止咳,調經止血。用于風濕咳嗽,痰多氣喘,吐血,白帶,小便頻數,腰痛,月經過多。
用法用量
0.5~1兩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華本草》:湖廣草
英文名
Herb of Creeping Sage
別名
走莖N 、烏痧草、鹽咳藥、小退火草
出處
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佛光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.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原形態
佛光草,一年生10-40cm。須根叢生。莖被短柔毛或微柔毛。基生葉大都為單葉,莖生葉為單葉或三出葉,單葉卵圓形,長1-3cm,近無毛,小葉卵圓形,頂生的較大。輪傘花序2-8花,疏離,組成頂生及腋生假總狀花序;苞片卵圓形;花萼鐘形,長3-4mm,外被微柔毛及腺點,上唇全緣,下唇具2齒,齒卵狀三角形;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,上唇直伸,下唇3裂;花絲長約1mm,藥隔短小,長不及1mm,弧形,上下壁等長。小堅果卵圓形,淡褐色。花期3-5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40-950m的林邊、溝邊、石隙等潮濕地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。
藥理作用
鎮咳、平喘、祛痰作用,湖廣草煎劑8mg/ml、17mg/ml對組胺所致離體豚鼠氣管收縮均有松馳作用。煎劑10g/kg給小鼠腹腔注射,對氨霧法咳嗽有顯著才鎮咳作用,口服無效。煎劑20g/kg灌胃,未見大鼠呼呼道分泌液有顯著的變化經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平
歸經
肝;腎經
功效主治
清熱化痰;益腎;調經;止血。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;吐血;腎虛腰酸;小便頻數;帶下;月經過多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;右燉肉服。外用:管量,鮮品搗敷。
各家論述
1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治痧癥,蜘蛛瘡。
2.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清肺熱,止吐血。治風熱咳嗽,痰多氣喘及吐血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