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合樹菌功效

別名

薄皮纖孔菌、桂花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多孔菌科真菌稀針孔菌的子實體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nonotus cuticularis(Bull.ex Fr.)Karst.[Boletus cuticularis Bull.;Polyporus cuticularis(Bull.)Fr.]

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去雜質,洗凈,曬干。

原形態

稀針孔菌 子實體韌肉質至革質,側生無柄,有時覆瓦狀。菌蓋半圓形至扇形,基部狹窄。(2-10)cm×(3-20)cm,厚3-20mm;蓋面紅褐色至褐色,有短粗的絨毛,漸變為纖毛狀或近光滑,往往有環帶;邊緣暗灰色,薄、銳,常內卷。管口面初期近白色,后與菌蓋同色,每1mm間2-5個;管壁薄,后期裂為齒狀。剛毛稀少,有時無,褐色,錐形,(13-30)11μm×(5-7)μm。孢子近球形至寬橢圓形,(4-8)μm×(3.5-5.5)μm,黃褐色,光滑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樺等闊葉樹腐木上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子實體無柄。菌蓋扇形或半圓形,基部較窄,長徑2-15cm,短徑2-8cm,厚3-12mm,表面琥珀褐色或栗色,有同心環帶,光滑或有粗毛,邊緣薄,內卷,暗灰色。管口面與菌蓋表面同色,管口多角形,或有齒裂。質硬。氣微,味淡。

藥理作用

對小白肉瘤及艾氏瘤的抑制率分別為90%及100%。

性味

甘;平

功效主治

順氣;益神;祛風;抗腫瘤。主胃病;麻風病;腫瘤

用法用量

內服,煎湯,10-15g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