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降真香
別名
來源
蕓香科山油柑屬植物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(L.)Miq.,以根、心材、葉、果入藥。果實秋冬采,其余部分全年采,切片曬干或陰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效主治
根、干木、葉:祛風活血,理氣止痛。用于風濕性腰腿痛,跌打腫痛,支氣管炎,胃痛,疝氣痛。
果實:健胃消食。用于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。
用法用量
根、干木0.5~1兩;果實3~5錢。
備注
(1)市售降香,多為豆科降香檀(花梨母)Dalbegia odorifera T. Chen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降真香
別名
紫藤香(《衛濟寶書》),降真(《真臘風土記》),降香(《綱目》)。
出處
《證類本草》
來源
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。全年皆產,將根部挖出后,削去外皮,鋸成長約50厘米的段,曬干。
原形態
降香檀,又名:花梨母。
喬木,高10~15米,除幼嫩部分、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,其余無毛。小枝有蒼白色、密集的皮孔。單數羽狀復葉,長12~25厘米,有小葉9~13片,稀為7片;葉柄長1.5~3厘米;小葉近革質,卵形或橢圓形,長4~7厘米,寬2~3厘米,先端急尖,鈍頭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;小葉柄長4~5毫米。圓錐花序腋生,連總花梗長8~10厘米;苞片和小苞片闊卵形,長約1毫米;花小極多數,長約5毫米;萼鐘狀,長約2毫米,裂齒5,下面l枚裂齒較長;花冠淡黃色或乳白色,旗瓣近倒心形,頂端微凹,翼瓣長橢圓形,龍骨瓣半月形,各瓣均具爪;雄蕊9,1組;子房狹橢圓形,被短柔毛,花柱短。莢果舌狀長橢圓形,長4.5~8厘米,果瓣革質,具網紋,種子1顆,稀有2顆。花期4~6月。
生境分部
分布海南。產海南。
性狀
干燥的根部心材,呈條塊狀。表面紅褐色至棕紫色,有刨削之刀痕,光滑有光澤,并有縱長線紋。如劈裂之,斷面粗糙,強木質纖維性,紋理細而質堅硬;氣香味淡稍苦,燒之香氣濃郁。以紅褐色、結實、燒之有濃郁香氣,表面無黃白色外皮者為佳。
化學成分
印度黃檀的心材含黃檀素、去甲黃檀素、異黃檀素、黃檀素甲醚、黃檀酮和黃檀色烯。
藥理作用
印度黃檀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的"再鈣化時間"。黃檀素給兔1次口服50毫克/公斤,有微弱的抗凝作用(凝血酶元時間作指標)。在離體兔心灌流時,黃檀素能顯著增加冠脈流量,減慢心率,輕度增加心跳振幅,不引起心律不整。去甲黃檀素作用相似。印度產降香的各種提取物(水、醇及醚)對大鼠甲醛性"關節炎",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。
炮制
水浸后,蒸至適度,鎊片或刨片,曬干。
性味
辛,溫。
①《海藥本草》:"溫平,無毒。"
②《品匯精要》:"甘,溫平,無毒。"
③《綱目》:"辛,溫,無毒。"
歸經
入肝、脾經。
①《本草經解》:"入足厥陰肝經、手太陰肺經。"
②《玉楸藥解》:"入足太陰脾、手少陰心經。"
功效主治
理氣,止血,行瘀,定痛。治吐血,咯血,金瘡出血,跌打損傷,癰疽瘡腫,風濕腰腿痛,心胃氣痛。
①《海藥本草》:"主天行時氣。"
②《綱目》:"療折傷金瘡,止血定痛,消腫生肌。"
③《玉楸藥解》:"療梃刃損傷,治癰疽腫痛。"
④《本草再新》:"治一切表邪,宣五臟郁氣,利三焦血熱,止吐,和脾胃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0.8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敷。
禁忌
①《本經逢原》:"血熱妄行、色紫濃厚、脈實便秘者禁用。"
②《本草從新》:"癰疽潰后,諸瘡膿多,及陰虛火盛,俱不宜用。"
復方
①治打撲傷折,內損肺肝:紫金皮、降真香、補骨脂、無名異(燒紅,酒淬七次)、川續斷、琥珀(另研)、牛膝(酒浸一宿)、桃仁(去皮尖)、當歸(洗,焙)、蒲黃各一兩,大黃(濕紙裹煨)、樸硝(另研)各一兩半。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食前濃煎蘇木當歸酒調服。(《奇效良方》大紫金皮散)
②治金刃或打撲傷損,血出不止:降真香末、五倍子末、銅末(是削下鏡面上銅,于乳缽內研細)等分或隨意加減用之。上拌勻敷。(《百一選方》)
③治癰疽惡毒:番降末、楓乳香等分。為丸熏之,去惡氣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各家論述
①《本草經疏》:"降真香,香中之清烈者也,故能辟一切惡氣。入藥以番舶來者,色較紅,香氣甜而不辣,用之入藥殊勝,色深紫者不良。上部傷,瘀血停積胸膈骨,按之痛或并脅肋痛,此吐血候也,急以此藥刮末,入藥煎服之良。治內傷或怒氣傷肝吐血,用此以代郁金神效。"
②《本經逢原》:"降真香色赤,入血分而下降,故內服能行血破滯,外涂可止血定痛。又虛損吐紅,色瘀昧不鮮者宜加用之,其功與花蕊石散不殊。"
備注
降真香過去多從國外進口。主要為印度黃檀的心材,即《綱目》所謂"番降"。《綱目》的降真香,據所述植物分布,可能尚包括蕓香科植物山油柑,參見"沙塘木"條。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