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roomia japonica Miq.[C.kiushiana Makino]
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原形態
黃精葉鉤吻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橫生,節多而密。莖直立,不分枝,高14-40cm,基部有鞘。葉3-5枚,互生于莖上部,葉具柄;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5-11cm,寬3.5-8cm,先端近急尖,基部淺心形而略向葉柄延,主脈7-9條,小脈網狀和近于橫出平行。花小,單生或2-4朵排成總狀花序;總花梗絲狀,下垂,長1.5-2cm;花梗長8-15mm;苞片小,絲狀;花被片4,黃綠色,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,大小兒相等,長3mm或更長,寬2.5-3mm,邊緣反卷;雄蕊4,花絲粗、短,花藥黃色,橢圓狀拱形,斜內向;子房卵形而扁,具胚珠數顆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山谷林下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浙江、安徽。
化學成分
根含粉藍黃楊胺(pachysamine)A,異萼中藥 定(croomionidine),異萼金剛大堿(croomine),二去氫異萼金剛大堿(didehydrocroomine)和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
性味
辛;涼;有毒
功效主治
清熱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咽喉腫痛;毒蛇咬傷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
內服:1.5-2.4g,嚼或磨碎開水沖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