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豇豆根
出處
《滇南本草》
來源
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。
功效主治
健脾益氣,消食
治食積,脾胃虛弱,淋濁,痔血,疔瘡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搗爛敷疔瘡。根、梗燒灰,調油搽破爛處,又能長肌肉。"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五淋,消食積。"
③《重慶草藥》:"健脾益氣。治脾胃虛弱,白帶白濁,痔瘡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鮮用2~3兩;或燉肉,外用: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。
復方
①治小兒脾胃虛弱,食欲不振:豇豆根、雞屎藤燉肉吃。(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)
②治婦女白帶,男子白濁:豇豆根半斤、藤藤菜根半斤。燉肉或燉雞吃。(《重慶草藥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豇豆根
英文名
Cowpea Root
出處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[Dolichos unguiculata L.;Vigna sinensis (L.)Savi]
原形態
豇豆 一年生纏繞草本。莖無毛或近無毛。三出復葉,互生;頂生小葉片菱狀卵形,長5-13cm,寬4-7cm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,兩面無毛,側生小葉稍小,斜卵形;托葉菱形,長約1cm,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。總狀花序腋生,花序較葉短,著生2-3朵花;小苞片匙形,早落;萼鐘狀,萼齒5,三角狀卵形,無毛;花冠蝶形,淡紫色或帶黃白色,旗瓣、翼瓣有耳,龍骨瓣無耳;雄蕊10,二體,(9)+ l;子房無柄,被短柔毛,花柱頂部里側有淡黃色髯毛。莢果條形,下垂,長20-30cm,寬在1cm以內,稍肉質而柔軟。種子多顆,腎形或球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部
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甘;平
歸經
脾;胃經
功效主治
健脾益氣;消積;解毒。主脾胃虛弱;食積;白帶;淋濁;痔血;疔瘡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0-9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燒存性研末調敷。
復方
①治小兒脾胃虛弱,食欲不振:豇豆根、雞屎藤燉肉吃。(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)②治婦女白帶,男子白濁:豇豆根半斤、藤藤菜根半斤。
燉肉或燉雞吃。(《重慶草藥》)
各家論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搗爛敷疔瘡。根、梗燒灰,調油搽破爛處,又能長肌肉。
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五淋,消食積。
3.《重慶草藥》:健脾益氣。治脾胃虛弱,白帶白濁,痔瘡出血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