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蒺藜功效

《中國藥典》:蒺藜

英文名

FRUCTUS TRIBULI

別名

刺蒺藜、白蒺、硬蒺藜

來源

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 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果實,除去雜質。

性狀

本品由5個分果瓣組成,呈放射狀排列,直徑7~12mm。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狀,長3~6mm;背部黃綠色,隆起,有縱棱及多數小刺,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,兩側面粗糙,有網紋,灰白色。質堅硬。無臭,味苦、辛。

鑒別

本品粉末黃綠色。纖維木化,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,少數單個散在,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。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,成群。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,直徑約30μm,壁網狀增厚,木化。草酸鈣方晶直徑8~20μm。

炮制

蒺藜除去雜質。

炒蒺藜取凈蒺藜,炒至微黃色,碾去刺即可。

鹽蒺藜取去刺蒺藜,用鹽水拌勻,悶透,用小火炒至微黃色,取出晾干。

性味

辛、苦,微溫;有小毒。

歸經

歸肝經。

功效主治

平肝解郁,活血祛風,明目,止癢。用于頭痛眩暈,胸脅脹痛,乳閉乳癰,目赤翳障,風疹瘙癢。

用法用量

6~9g。

貯藏

置干燥處,防霉。

摘錄

《中國藥典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蒺藜

英文名

Fructus Tribuli

別名

硬蒺藜、蒺骨子、刺蒺藜

來源

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的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,割取全株,曬干,打下果實,除去雜質。

原形態

一年生匍匐草本,多分枝,全株有柔毛。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;小葉5~7對,長橢圓形,長6~15mm,寬2~5mm,基部常偏斜,有托葉。花單生于葉腋;萼片5;花瓣5,黃色,早落;雄蕊10,5長5短;子房上位,5室,柱頭5裂。花期6~7月,果實8~9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田野、路旁及河邊草叢。各地均產。主產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四川、山西、陜西。

性狀

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,呈放射狀排列,直徑7~12mm。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狀,長3~6mm;背部黃綠色,隆起,有縱棱及多數小刺,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。質堅硬。味苦、辛。

化學成分

含甾體皂甙,其皂甙元為薯蕷皂甙元(diosgenin)、魯期可皂甙元(ruscogenin)、海可皂甙元(hecogenin)、吉托皂甙元(gitoogenin)等,另含蒺藜甙(tribuloside)、山柰酚-3-蕓香糖甙(kaempferol-3-rutinoside)、紫云英甙(astragalin)、哈爾滿堿(harmine)等。

性味

性微溫,味辛、苦。

功效主治

平肝解郁,活血祛風,明目,止癢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