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茳芒
出處
《別錄》
來源
為豆科植物茳芒決明的種子。10~11月采。
原形態
灌木或亞灌木,高1~2米,分枝多,通常被毛。雙數羽狀復葉,互生;葉柄基部上有1個腺體;托葉卵狀披針形,早落;小葉10~20枚,長橢圓形或長卵形,長1.7~4.2厘米,闊0.7~1.2厘米,先端急尖,有時漸尖,基部渾圓,僅邊緣有刺毛,葉面被白粉,有臭氣。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;苞片卵形,長漸尖,早落;萼片5,倒卵矩形或近于圓形,先端圓形,萼管很短。花托狀;花瓣5,黃色,倒卵形;雄蕊10,上面3枚不發育;雌蕊1,子房柄密被白色硬毛,花柱頂端卷,柱頭頂生。莢果帶形,長7~9厘米,半壓扁形,種子間縊縮,呈念珠狀。種子卵形,稍扁。花期8~9月。果期10月。
生境分部
生山坡路旁,現多栽培。分布山東、河北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廣東、云南等地。
化學成分
種子含維生素C約107毫克%及去氫抗壞血酸93毫克%。
藥理作用
葉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腸、支氣管平滑肌,可能是直接作用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遺》:"性平,無毒。"
②《綱目》:"味甘滑。"
功效主治
①《本草拾遺》:"火炙作飲極香,除痰止渴,令人不睡,調中。"
②《云南經濟植物概論》:"為解熱藥。"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茳芒
英文名
Seed of Inflatedfruit Senna
別名
槐葉決明、望江南
出處
出自《名醫別錄》《本草綱目》:茳芒決明,苗莖似馬蹄決明,但葉之本小末尖,正似槐葉,夜亦不合。秋開深黃色花,五出。結角大如小指,長二寸許;角中子成數列,狀如黃葵子而扁,其色褐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茳芒決明的種子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ssia sophera L.
采收和儲藏:10-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,剪下莢果,曬干,打出種子曬干備用。
原形態
茳芒決明 灌木或半灌木,高1-2m。分枝多,通常被毛。偶數羽狀復葉,互生,葉柄近基部有1個腺體;托葉卵狀披針形,早落;小葉5-10對,葉片卵形、長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,長1.7-4.2cm,寬0.7-2cm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,基部近圓形,邊緣有刺毛,上面綠色,下面被白粉,有臭氣。傘房狀總狀花序有少數花,頂生或腋生;花萼筒短,花托狀,萼片5,倒卵長形或近于圓形;花黃色;花瓣5,直徑約2cm,倒卵形;雄蕊10,7枚發育,3枚退化;雌蕊1,子房柄密被白色硬毛,花柱先端卷彎曲。莢果近圓筒形,膨脹,邊緣棕黃色,中間棕色,長7-9cm,疏生毛。花期7-9月。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等地。
性狀
種子呈廣卵形而扁,直徑3-4mm。表面黃綠色或褐色,微有光澤,兩表面中央有橢圓形凹斑,偏斜,一端略尖,旁有種臍。質堅硬,氣微、味微苦。
化學成分
種子含抗壞血酸(ascorbic acid)和去氫抗壞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。
藥理作用
葉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腸、支氣管平滑肌,可能是直接作用。
性味
甘苦;平;無毒
歸經
肺;胃;大腸經
功效主治
清肝明目,健胃調中,潤腸解毒。主目赤腫痛,頭暈頭脹,口腔糜爛,習慣性便秘,小兒疳積,痢疾,瘧疾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。
各家論述
1.《本草拾遺》:火炙作飲極香,除痰止渴,令人不睡,調中。
2.《云南經濟植物概論》:為解熱藥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