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九頭草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九頭草

別名

小九股牛

來源

石竹科蠅子草屬植物九頭草Silene tenuis Willd.,以根入藥。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。

性味

苦,平。

功效主治

清熱,利尿,通經。用于小便不利,尿痛,尿血,閉經。

用法用量

2~3錢。

備注

(1)本種植物有一變種紫莖九頭草(癩頭參)Silene tenuis Willd. var. rubescens Franch.,藥效相似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九頭草

別名

小九股牛

出處

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

來源

為石竹科植物九頭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凈,切片曬干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33~57厘米。根條狀,直下生,長可近32厘米,根頭處留有莖基。數莖叢生,圓柱形,綠色,被有短毛,節處膨大。基生葉線形,長約3.4厘米,寬約3.3毫米,具細柄;莖生葉對生,長6~8厘米,寬2.4~4毫米,抱莖,全緣,兩面均被短毛,葉緣毛較多。花單生,著生于上端的葉腋中,花柄長6~24毫米;中部有苞片1對;花萼有明顯10脈;花瓣5枚,線狀,帶有紅暈或近白色,先端2裂;雄蕊10;雌蕊花柱3。果實瓶狀,6齒裂。種子多數,細小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山野,草叢中。

性味

性平,味苦。

功效主治

破血,清熱,利尿。治小便不利,淋漓澀痛,血尿,經閉不通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2~3錢。

備注

同屬植物九頭草,又名癩頭參、竹節防風,其形態主要區別點是:莖帶紫色,花為淺紅色,較本品色深。其根功效與本品相同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九頭草

別名

瞿麥、黃金、馬柴胡、金柴胡。細葉獨根、癩頭參

出處

出自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細蠅子單、紅細蠅子草的根或地上部分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Silene tenuis Willd.2.Silene tenuis Willd. Var. rubescens Franch.
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凈,曬干或切片曬干。或夏、秋季花尚未開放時割取地上部分,除去雜草,扎把,曬干。

原形態

1.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稍肥厚成細圓錘形,長達33cm,根頭處留有多條莖的殘基。數莖叢生,圓柱形,綠色,被短毛,節膨大。單葉對生;在基部簇生,莖生者2-3對,線狀披針形或線形,長3-9cm,寬1-4mm,基部抱莖,全緣,兩面均被短毛;葉緣毛較多。花多數,成總狀聚傘花序,小聚傘常只1花,小花梗長6-24mm,中部常有苞片1對,卵形,先端呈剛毛狀;花萼簡狀,邊緣具緣毛;有10脈,綠色或紫色;花瓣5,白色或淡黃色,條狀,先端2裂,爪辨不具緣毛;雄蕊10;子房長卵形,花柱3,線形。蒴果瓶狀,6齒裂,外被宿萼。種子多數,細小,背側各具5行突起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
2.本種與上種的主要區別在于:莖帶紫色,花呈淺紅色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1.生于山坡、草叢中。

資源分布:1.分布于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內蒙、山東、新疆、青海等地。

2.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

性狀

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,長約10cm,有的可達32cm,直徑約1cm,有側根。根頭留有莖基。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,具細縱皺紋。質堅硬,氣微,味淡。地上部分全草長30-50cm。莖多分枝,圓柱形,直徑2-3mm,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,下部帶紫紅色,被有短毛,節膨大。節間長3-7cm,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中空。葉對生,卷縮,完整者呈線形,長3-5cm,寬3mm,黃綠色,全緣,兩面均被短毛,基部呈短鞘抱莖。花單生于葉腋,多萎縮,花梗長1-2cm,下部有一對苞片,展開后可見花瓣5枚,線形,先端2裂,淡粉紅色。氣微,味微苦。

性味

苦;性平

歸經

肝;膀胱經

功效主治

清熱利濕;活血調經;止血。主熱淋;血淋;小便不利;痢疾;月經不調;經閉;崩漏;外傷出血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5~1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撒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