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苦石蓮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苦石蓮

別名

蓮子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老鴉枕頭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土石蓮子、青蛇子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貓兒核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廣石蓮子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
出處

《增訂偽藥條辨》

來源

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種子。8~9月間采成熟果實,取出種子,曬干。

原形態

南蛇竻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又名:蓮子竻、蚺蛇竻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喙莢云實、石蓮勒、南蛇茸、燙耙苗、不站、南蛇勒、石蓮藤、飛天龍、青蛇勒。

有刺藤本,全株被短柔毛。2回雙數羽狀復葉,羽片5~8對,托葉錐狀;小葉12~24枚,近無柄,矩形或倒卵形,長約1.6~3.5厘米,闊0.8~1.2厘米,先端急尖成細尖,基部圓形,全緣。圓錐花序頂生,花序軸有刺,被柔毛;苞片大,橢圓形、倒披針形,兩面有絨毛;花萼管闊倒卵形,長7毫米,裂片5,矩形,最下1個萼片稍長;花瓣5,紅紫色,倒卵形,長約18毫米,闊12毫米,上面1枚花瓣較短;雄蕊10,不等長,花絲分離,下部密被柔毛,花藥丁字著生;子房密生細刺,花柱比雄蕊稍長,無毛。莢果橢圓狀矩形,長約8~14厘米,寬約4.5~5厘米;密被棕色針狀刺,先端圓形而有尖喙,內有種子7粒。花期3~4月。果期5~9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山溝中空曠的溪旁、路邊或灌木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主產云南、廣西。此外,廣東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等地亦產。

性狀

干燥種子橢圓形或長圓形,兩端鈍圓,長約1.2~2.2厘米,直徑約0.7~1.2厘米,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,光滑,有的具細密的環狀橫紋或橫裂紋,基部有珠柄殘基,旁有小圓形的合點。質堅硬,不易破開。種皮厚約1毫米,內表面灰黃色,平滑而光澤;除去種皮,可見2片棕色肥厚的子葉,富油質,子葉中間有淺棕色的胚芽及胚根。氣微,味極苦。以黑褐色、顆粒飽滿者為佳。

性味

苦,寒。

①《增訂偽藥條辨》:"味極苦澀。"

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苦,寒,無毒。"

歸經

《四川中藥志》:"入心、脾、腎三經。"

功能主治

散瘀,止痛,清熱,去濕。治噦逆,痢疾,淋濁,尿血,跌打損傷。
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治跌打傷,止痛,捶爛敷之。"

②《廣西野生資源植物》:"治癍痧癥。"

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治瘡瘍,尿血。"

④《廣西中藥志》:"治噤口痢,夢遺,淋濁等證。民間用治流行性感冒。"

⑤《四川中藥志》:"開胃進食,清心除煩,除濕去熱。治噦逆不止。"

⑥《廣東中藥》:"治夾色傷寒;煎水洗頭癩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
禁忌

①《廣西中藥志》:"虛寒無火者忌用。"
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大便燥結者忌用。"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苦石蓮

英文名

Seed of Whiteflower Cacalia

別名

石蓮子、老鴉枕頭、土石蓮子、青蛇子、貓兒核、廣石蓮子、H 生、鹽棒頭果

出處

出自《增訂偽藥條辨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喙莢云實的種子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esalpinia minax Hance

采收和儲藏:8-9月間采成熟果實,敲破,除去果殼,取出種子,曬干。

原形態

喙莢云實 有刺藤本,高約4m。各部均被短柔毛。根圓柱形,淺黃色。莖和葉軸上均有散生鉤刺。二回羽狀復葉,互生,長達45cm,托葉錐狀而硬;羽片5-8對,小葉6-12對,橢圓形或長圓形,長2-4cm,寬1.1-1.7cm,先端圓鈍或急尖,基部圓形,微偏斜,兩面沿中脈被短柔毛,小葉柄甚短,其下有1枚小倒鉤刺。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,苞片卵狀披針形,先端短漸尖;萼片5,長約13mm,密生黃色絨毛;花冠蝶形,白色,有紫色斑點,最上1枚倒卵形,長約18mm,寬約12mm,先端圓鈍,基部靠合,外面和邊緣有毛;雄蕊10,離生,2輪排列,較花瓣稍短,花絲下部密被長柔毛;子房密生細刺,花柱稍超出于雄蕊,無毛。莢果長圓形,長7.5-13cm,寬4-4.5cm,先端圓鈍而有喙,喙長5-25mm,果瓣外面密生針狀刺。種子4-8顆,長橢圓形,長約18mm,寬約10mm,一側稍洼,有環狀紋。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溝、溪旁或灌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福建也有栽培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種子呈橢圓形,兩端鈍圓,長1.2-2.2cm,直徑0.7-1.2cm。表面烏黑色,有光澤,有時可見橫環紋或橫裂紋。基部有珠柄殘基,其旁為小圓形的合點。質堅硬,極難破開。種皮厚約1mm,內表面灰黃色,平滑而有光澤,除去種皮后,內為2片棕色肥厚的子葉,富油質,中央有空隙。氣微弱,味極苦。

以黑褐色、顆粒飽滿者為佳。

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:外種皮薄,外具角質層,內層種皮細胞柵狀,鑲嵌狀排列,最內側的數層細胞較致密,細胞內有小方晶。子葉外具一層細小的表皮細胞,基本薄壁組織外側有分泌腔散在,薄壁細胞充滿細小的淀粉粒。

粉末特征:粉末灰黑色。①種皮柵狀細胞多見,橫斷面觀柵狀,外被角質層,厚約3μm,細胞狹長,長徑210-276μm,短徑6-14μm,壁厚,胞腔狹細,近中部有一條明顯的光輝帶;表面觀呈類圓形,壁厚,胞腔裂隙狀,孔溝明顯。②種皮中層細胞不規則類圓形,直徑20-85μm,胞壁不均勻增厚,內含紅棕色物。③種皮內側細胞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,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。④子葉細胞類圓形,直徑24-70μm,壁稍厚,細胞間有時可見串珠狀空隙,細胞內含淀粉粒。⑤草酸鈣方晶呈多面體形、正方形、雙錐形或長方形,直徑6-15μm,長至28μm。⑥淀粉粒較多,單粒呈類圓形,直徑3-7μm,臍點點狀、裂縫狀或星狀,層紋不明顯;復粒由2-3分粒組成。

鑒別

取本品粉末1g,加水10ml,振搖提取,濾過。(1)取濾液1ml,加5%a-萘酚乙醇溶液2-3滴,沿管壁滴加濃硫酸0.5ml,兩液界面出現深紅色環,上層液顯淡紅色,下層液顯綠色。(檢查糖類)(2)取濾液點于濾紙上,加茚三酮試劑,1滴,于105℃烘烤,顯紫紅色斑點。(檢查氨基酸類)

性味

苦;涼寒;無毒

歸經

心;脾;腎經

功能主治

清熱化濕,散瘀止痛。主風熱感冒,痢疾淋濁,噦逆,癰腫,瘡癬,跌打損傷,毒蛇咬傷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6-9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,或搗敷。

禁忌

1.《廣西中藥志》:虛寒無火者忌用。

2.《四川中藥志》:大便燥結者忌用。

各家論述

1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治跌打傷,止痛,捶爛敷之。

2.《廣西野生資源植物》:治癍痧癥。

3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治瘡瘍,尿血。

4.《廣西中藥志》:治噤口痢,夢遺,淋濁等證。民間用治流行性感冒。

5.《四川中藥志》:開胃進食,清心除煩,除濕去熱。治噦逆不止。

6.《廣東中藥》:治夾色傷寒;煎水洗頭癩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