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
出處
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
原形態
多年生草本,全體無毛。根莖肉質,褐色。莖直立而長,分枝少。花莖直立,高約30~35厘米。葉3片輪生,無柄,卵狀菱形,長1.5~3.5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寬楔形,邊緣具不整齊的鈍牙齒或波狀。花序聚傘狀,具多數花;雌雄異株;萼片4,條狀披針形;花瓣4,黃綠色,矩圓狀披針形,長2毫米;雄蕊較花瓣為短;雌花心皮4,直立。蓇葖果上部叉開,呈星芒狀。種子狹卵形或長圓形,褐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部
生于山地林下巖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,常生在石灰巖地區.分布陜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肅。
性味
澀,平。
功效主治
止血,鎮痛,強筋,長骨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搗敷。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