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
通石、孔公石
出處
孔公孽始載于《本經》,列于中品。
1.《別錄》云:“殷孽根也。青黃色,生梁山山谷。”陶弘景云:“凡鐘乳之類,三種同一體。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,為鐘乳床,即此孔公孽也。其次以小雙者為殷孽,今人呼為孔公孽。殷孽復溜輕好者為鐘乳,雖同一類,而療體為異,貴賤懸(政和作‘相’,大觀作‘懸’)殊。”2.《新修本草》提出不同看法,并為正誤,云:“此孽次于鐘
來源
藥材基源:為碳酸鹽類方解石族礦物方解石的鐘乳狀集合體。中間稍細部分或有中空者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alactite
采收和儲藏:石灰巖山洞中采集,除去雜石,洗凈。
原形態
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。呈扁圓錐形、圓錐形及圓柱形。表面粗糙,凹凸不平。類白色,有的因含雜質而染成灰白色或淺棕黃白色等。玻璃光澤或暗淡。硬度3,性脆。斷面較平整,可見同心層狀構造成放射狀構造,中心有的有空心。相對密度2.6-2.8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釧乳石系含碳酸鈣的水溶液,經石灰巖裂隙,從溶洞頂滴下,因水分蒸發,二氧化碳散逸,使析出的碳酸鈣淀積而成,且自上向下逐漸增長,倒垂于洞頂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學成分
主含碳酸鈣(CaC3),其中CaO49.53%。含微量元素鐵、銅、鉀、鋅、錳、鎘(mg/g)分別為0.296%,1.65×10-6,0.388%,154.0%,154×10-6,13×10-6。其他尚有鎂、磷、鈷、鎳、鉛、銀、鉻等。
性味
甘;辛;溫
功效主治
通陽散寒;化瘀散結;解毒。主腰膝冷痛;癥瘕結聚;飲食不化;惡瘡;痔痿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,打碎先煎;研末1.5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敷。
禁忌
陰虛火旺,肺熱盛者及孕婦禁服。
1.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惡細辛。”2.《藥性論》:“忌羊血。”
復方
李時珍云:“孔竅空通,附垂于石,如木之芽蘗,故曰孔空蘗,而俗訛為孔公爾。”孽、蘗義通,《群經正字》:“今經典作‘孽’。”
各家論述
1.《蜀本草》:“凡鐘乳之類有五種,一鐘乳,二殷孽,三孔公孽,四石床,五石花。雖一體而注療有異。此二孽只可酒浸,不堪入丸散藥用,然甚療腳弱腳氣。”2.《本草圖經》:“孔公孽、殷孽既云是鐘乳同生,則有孽處皆當有乳,今并不聞有之,豈用之既寡,則采者亦稀乎?抑時人不知孽中有乳,故不盡采乎?不能盡究也。”3.《綱目》:“以姜石、通石二石推之,則似附石生而粗者,為殷蘗;接殷蘗而生,以漸空通者,為孔公蘗;接孔公蘗而生者,為鐘乳。當從蘇恭之說為優。蓋殷蘗如人之乳根,孔公蘗如乳房,鐘乳如乳頭也。”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