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名
all-grass of Veined Eranthemum
別名
對節菜、牛七
出處
始載于《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爵床科植物喜花單的根、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[Jus-ticia neruosa Vahl;Eranthemum neruosum (Vahl) R. Br.; Daedelacanthus neruosum (Vahl) T.Anders.]
原形態
喜花草 灌木,高70-150cm。無毛或近無毛。葉對生;葉柄短;葉片卵形至橢圓形,長10-20cm,寬5-8cm,先端長漸尖,基部漸狹成柄,邊緣有不明是為的鈍齒;側脈每邊約10條,兩面均凸起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;苞片倒卵形,長1-1.5cm,先端急尖,有脈紋,被柔毛;小苞片線狀披針形,長約5mm;萼小,近白色,藏于苞片內,5深裂;花冠藍色,長約3cm,花冠管細長,喉部短,稍擴大,冠桅伸展,5裂,裂片等長,通常倒卵形;雄蕊伸出,2枚發育,著生于喉部;子房每室有2個胚珠,柱頭單一。蒴果棒狀,長約1cm。種子2顆,兩而呈壓扁狀,被緊貼的白毛,毛吸水時能伸展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90-800m的山坡、林下或灌叢中。赤有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貴州、云南。
性狀
性狀鑒別 葉皺縮,完整葉片橢圓形至短圓形,長5-10cm,先端尖銳至短漸尖,基部楔形,下廷,邊緣微波狀或具微圓齒;葉脈明顯,小支脈排列整齊幾成平行狀。氣微,味淡。
化學成分
含甜菜堿(betaine),喜花草甙(eranthemo-side)[1]和胡蘆巴堿(trigonelline)[2]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效主治
散瘀消腫。主跌打腫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適量,搗敷或煎湯洗。內服:煎湯,6-15g。
各家論述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葉:有散瘀消腫功能。用于跌打腫痛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