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叩頭蟲
別名
跳百丈(《綱目拾遺》),跳搏蟲、膈膊蟲(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),跳米蟲、蛷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,剝剝跳(《系統動物學》)。
出處
《綱目》
來源
為叩頭蟲科昆蟲有溝叩頭蟲等的全蟲。
原形態
體細長而略扁平,長約18毫米,濃栗色,有光澤,密被金黃色短毛。頭部扁平,頭頂有三角凹洼,具復眼一對。觸角雄蟲11節,鋸齒狀;雌蟲12節線形,長可達鞘翅末端。前胸后方,有角狀突起,與中胸嵌合。翅2對,鞘翅上有縱溝,至末端漸狹.足3對,黃褐色,跗節5節;前、中兩肢的基節球狀,后肢的基節呈扁平板狀。腹部5節,各節能活動自如。幼蟲體細圓而長,略扁,外皮角質,金黃色,兩側多毛。如按壓其后部,則胸部活動如叩頭狀;如仰放則能運動其前胸與中胸的關節而向上跳躍。幼蟲多棲于地下,嚙食作物的種子、根及莖等。
常見的尚有細胸叩頭蟲及褐紋叩頭蟲等。
性味
《泉州本草》:"辛,微溫,無毒。"
功效主治
《泉州本草》:"強身健筋骨,除瘧。治瘧疾,筋骨酸痛,四肢痿痹。"
復方
①絕瘧:叩頭蟲一個。安眉心,膏藥蓋住。(《百草鏡》)
②治小兒初學行步,氣力不足:叩頭蟲十四只(醋浸),澗蛙一只,同燉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四肢痿痹,行動不便:叩頭蟲,酒炙為末,泡酒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叩頭蟲
英文名
Burrowed Click Beetle
別名
跳百丈、跳搏蟲、膈膊蟲、跳米蟲、蛷、剝剝跳
出處
出自《綱目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叩頭蟲科動物有溝叩頭蟲等的全蟲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
采收和儲藏:春季至秋季捕得后,入沸水中燙死,曬干。
原形態
有溝叩頭蟲,體細長而略扁平,大約18mm,濃栗色,有光澤,密被金黃色短毛。頭扁平,頭頂有三角凹洼。復眼1對。觸角雄蟲11節,雌蟲12節。鞘翅上有縱溝。足黃褐色。腹部5節,各節能活動自如。如按壓其后部,則胸部活動如叩頭狀;如仰放則能運動其前胸與中胸的關節而向上跳躍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成蟲多棲于山地草叢、林緣灌木叢中。
資源分布: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。
性狀
常見的尚有細胸叩頭蟲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及褐紋叩頭蟲Melanotus caudex Lewis.等。
性味
味辛;微溫
歸經
肝;腎經
功效主治
強壯筋骨;截瘧。主手足痿軟無力;小作行遲;瘧疾
用法用量
內服:燉熟,10-15只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貼敷。
各家論述
《泉州本草》:強身健筋骨,除瘧。治瘧疾,筋骨酸痛,四肢痿痹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