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龍葵根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龍葵根

出處

《本草圖經》

來源

茄科植物龍葵的根,夏、秋采收。

性味

《綱目》:"苦微甘,寒,無毒。"

功效主治

治痢疾,淋濁,白帶,跌打損傷,癰疽腫毒。

①《本草圖經》:"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,通利小便。"

②《綱目》:"療癰疽腫毒,跌撲傷損,消腫散血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~5錢(鮮者0.8~1兩)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敷。

禁忌

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。"

復方

①治痢疾,婦女白帶,男子淋濁:鮮龍葵根八錢至一兩(干的五至八錢),和水煎成半小碗,飯前服,日服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②治睪丸炎:龍葵鮮根、燈籠草各-兩,青皮蛋二枚。加水同煮熟,服湯食蛋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③治風牙蟲痛:龍葵根煎湯含漱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④治發背癰疽成瘡者:龍葵根一兩,麝香一分(研)。先搗龍葵根,羅為末,入麝香研令勻,涂于瘡上。(《本草圖經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龍葵根

英文名

Root of Black Nightshade

出處

出自《本草圖經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茄科植物龍葵的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olanum nigrum L.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,鮮用或曬干。

原形態

一年生草本,高約25-100cm。莖直立,有棱角或不明顯,近無毛或稀被細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-2cm;葉片卵形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并下延至葉柄,通常長2.5-10cm,寬1.5-5.5cm,全緣或具不規則波狀粗鋸齒,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。蝎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,由3-6(-10)朵花組成;花梗長,5深裂,裂片卵圓形,長約2mm,雄蕊5,著生花冠筒口,花絲分離,花藥黃色,頂孔向內;雌蕊1,球形,子房2室,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,柱頭圓形。漿果球形,有光澤,直徑約8mm,成熟時黑色;種子多數扁圓形。花、果期9-10月。

性味

味苦;性寒

功效主治

清熱利濕;活血解毒。主痢疾;淋濁;尿路結石,白帶,風火牙痛,跌打抽傷,癰疽腫毒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9-15g,鮮品加倍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研末調敷。

禁忌

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。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圖經》:龍葵根與木通、胡荽煎湯服,通利小便。

2.《綱目》:療癰疽腫毒,跌撲傷損,消腫散血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