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龍須草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龍須草

別名

席草(《綱目拾遺》),野燈芯草、馬棕根,野馬棕、野燈草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鬼尖頭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,燈心草(《安徽藥材》),水通草、秧草根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

來源

為燈心草科植物擬燈心草的全草。9~10月間,割取地上部分,曬干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。地下有匍匐根莖。莖青綠色,線形,高達50厘米,表面有凸起的條紋。莖上無葉,但于基部有紅棕色、淡黃色或暗黑色的鞘狀鱗葉數枚。花序側生,成簇狀,傘形或復聚傘形,有短柄;花被6,2列,淡綠色。萼片狀;雄蕊通常3枚,著生于花被的基部;子房上位,1室,花柱不明顯,柱頭3枚,線形。蒴果長橢圓形,內含多數種子。花期4~6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長于潮濕地及沼澤邊緣。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產江蘇、浙江、安徽等地。

性狀

干燥的莖,呈扁壓狀細柱形或線形,長30~50厘米,直徑1~1.5毫米,先端漸尖,近基部稍粗,表面光滑,淡黃綠色,具縱直細紋理。質堅實而柔軟。斷面黃白色,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,但不發達。氣無,味淡。以干燥均勻、帶綠色者為佳。

性味

淡,寒。

①《飲片新參》:"淡,平。"

②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"苦,微寒。"

③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性寒,味淡。"

④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甘,寒。"

功能主治

利尿通淋,泄熱安神。治小便赤澀,熱淋,腎炎水腫,頭昏,齒痛,鼻衄,咽痛,心煩失眠,消渴,夢遺。

①《飲片新參》:"滲濕熱,利尿通淋。"

②《安徽藥材》:"利濕熱,散風火,止血。治痛風、鼻出血、血崩、小便頻數短赤、咽痛、耳痛、夢遺。"

③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"治口腔炎癥及齒痛。"

④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清熱安神。"

⑤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治小便不利,尿道發熱刺痛,腎炎水腫,失眠,心悸,心煩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3~1兩。

禁忌

《飲片新參》:"溲多者勿用。"

各家論述

①治尿路感染:龍須草、水前草各一兩,土茯苓三錢;或龍須草、小薊草、烏蘞莓各一兩,白茅根二兩。水煎服。

②治失眠,神經衰弱:鮮龍須草二兩,夜交藤一兩,丹參五錢。水煎服。

③治糖尿病:龍須草二兩,鹿茸草一兩。水煎服。(選方出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龍須草

出處

《內蒙古中草藥》

來源

為禾本科植物硬質早熟禾的地上部分。夏、秋采收,曬干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稈直立,叢生,堅韌而粗糙,具3~4節。葉片線形,扁平,稍粗糙,長3~7厘米,寬0.5~1毫米;有長葉鞘,無毛,無脊;葉舌膜質,先端銳尖,長約4毫米。圓錐花序,稠密而緊縮,狹長矩形至線形,長3~10厘米,寬約1厘米;小穗披針形,長約4毫米,綠色,成熟后草黃色,含4~6小花;穎披針形,先端銳尖,長2.5~3毫米。穎果紡錘形,腹面有凹溝,長約2毫米。花期6~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草地、路旁、林下,山坡和丘陵坡地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和華東的山東,江蘇。

化學成分

全草含蘆竹萜、粘霉酮,無羈萜、β-香樹脂醇、羊齒烯醇等三萜類。

性味

甘淡,平。

功能主治

清熱解毒,利尿,止痛。治小便淋澀,黃水瘡。

復方

①治小便淋澀:龍須草二至三錢,水煎服。

②治黃水瘡:龍須草穗五錢,蟬蛻二錢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內蒙古中草藥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