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鯉魚腸
出處
《唐本草》
來源
為鯉科動物鯉魚的腸。
功效主治
①《唐本草》:"主小兒肌瘡。"
②《綱目》:"聤耳有蟲,鯉魚腸同酢搗爛,帛裹塞之;痔瘺有蟲,切斷炙熱,帛裹坐之,俱以蟲盡為度。"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鯉魚腸
英文名
Carp bowel
出處
出自《唐本草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鯉科動物鯉的腸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prinus carpio Linnaeus.
采收和儲藏:將鯉魚剖腹取腸,洗凈,鮮用。
原形態
鯉魚,體呈紡錘形,側扁,腹部圓。吻鈍。口端位,呈馬蹄形。須2對。眼小,位于頭縱軸的上方。下咽齒3行,內側的齒呈臼齒形。鱗大,側線鱗33-39。鰓耙一般為18-22。背鰭3,15-21,第3硬刺堅強,后緣有鋸齒。 臀鰭3,5。第3硬刺后緣也有鋸齒。身體背問號 純黑色,側線的下方近金黃色,腹部淡白色。背、尾鰭基部微黑,雄魚尾鰭和臀鰭橙紅色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多棲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庫、池沼的松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。
資源分布:除西藏以外,各省市、自治區均有分布。
性味
苦,涼。
歸經
脾經。
功效主治
解毒;斂瘡。主聤耳;痔瘺;腸癰
用法用量
外用:適量,搗敷或塞耳。內服:煮食,適量。
各家論述
1.《唐本草》:主小兒肌瘡。
2.《綱目》:盯耳有蟲,鯉魚腸同酢搗爛,帛裹塞之;痔瘺有蟲,切斷炙熟,帛裹坐之,俱以蟲盡為度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