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葎草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葎草

別名

拉拉秧、拉拉藤、五爪龍、簕草、大葉五爪龍、拉狗蛋、割人藤

來源

桑科葎草屬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(Lour.)Merr.的全草。夏秋采集,切段曬干。

炮制

洗凈,曬干,切碎用。

性味

甘、苦,寒。

功能主治

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。用于肺結核潮熱,腸胃炎,痢疾,感冒發熱,小便不利,腎盂腎炎,急性腎炎,膀胱炎,泌尿系結石;外用治癰癤腫毒,濕疹,毒蛇咬傷。

用法用量

3~5錢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外敷,蛇咬傷則敷傷口周圍。

備注

(1)用于肺熱咳嗽,可配伍魚腥草鴨跖草忍冬藤等藥同用。對于濕熱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,或尿道刺痛,或尿中有血等癥,可配合鳳尾草萹蓄冬葵子海金沙烏蘞莓白茅根等同用。用于肺癆咳嗽,午后潮熱等癥,可配合百部黃芩丹參地骨皮等藥同用。此外,還有用本品治皮膚濕疹或皮膚瘙癢等癥,配合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;治療蛇蟲咬傷、瘡瘍腫痛,用鮮草適量,洗凈,搗爛外敷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葎草

別名

勒草、黑草(《別錄》),葛葎蔓(《唐本草》),葛勒蔓(《蜀本草》),來莓草(《開寶本草》),葛葎草(《圣濟總錄》),葛勒子、澀蘿蔓(《救荒本草》),割人藤(《本經逢原》),假苦瓜苦瓜蘑(《廣州植物志》),鋸鋸藤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五爪龍、牛跤跡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老虎藤(《安徽藥材》),拉拉藤(《江蘇野生植物志》),穿腸草、拉拉秧(《東北藥植志》),拉拉蔓(《河北藥材》),過溝龍(《江西草藥》)。

出處

《唐本草》

來源

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曬干。

原形態

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,長達數米,有倒鉤刺。葉對生,掌狀5深裂,稀有3~7裂,邊緣有鋸齒,上面生剛毛,下面有腺點,脈上有剛毛;葉柄長5~20厘米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花序腋生;雄花成圓錐狀花序,有多數淡黃綠色小花;萼片5,披針形;雄蕊5,花藥大,長約2毫米,花絲甚短;雌花10余朵集成短穗,腋生,每2雌花有1卵狀披針形、有白毛刺和黃色腺點的苞片,無花被,花柱2。果穗呈綠色,鱗狀苞花后成卵圓形,先端短尾尖,外側有暗紫斑及長白毛。瘦果卵圓形,長4~5毫米,質堅硬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溝邊、路旁、荒地。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。

化學成分

全草含木犀草素、葡萄糖甙、膽堿及天門冬酰胺,其他尚有揮發油、鞣質及樹脂。球果含葎草酮及蛇麻酮。葉含0.015%大波斯菊甙、牡荊素。揮發油中主要含β-葎草烯、石竹烯、α-玷巴烯、α-芹子烯、β-芹子烯和γ-畢澄茄烯等。

藥理作用

莖、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抑制作用。葎草酮與蛇麻酮(參見"啤花"條)相似,也有抗菌作用;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、某些真菌、酵母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。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細菌、酵母菌無效者。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作用,葎草酮為蛇麻酮的1/20,對結核桿菌的作用為蛇麻酮的1/10。葎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,靜脈注射3毫克/公斤后,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,并出現呼吸急促,隨之體溫升高;并可因體溫過度升高(45℃)而致死,死亡迅速發生嚴重"尸僵"。大量注射尚可產生糖尿、血尿。對兔的作用遠較貓為差。

性味

①《別錄》:"味甘,無毒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味甘苦,寒,無毒。"

功能主治

清熱,利尿,消淤,解毒。治淋病,小便不利,瘧疾,腹瀉,痢疾,肺結核,肺膿瘍,肺炎,癩瘡,痔瘡,癰毒,瘰疬。

①《別錄》:"主瘀血,止精溢盛氣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主五淋,利小便,止水痢,除瘧,虛熱渴,煮汁及生汁服之。"

③《本草衍義》:"治傷寒汗后虛熱,銼研,取生汁飲一合。"

④《綱目》:"潤三焦,消五谷,益五臟,除九蟲,辟溫疫,敷蛇、蝎傷。"

⑤《安徽藥材》:"治失眠;洗痔瘡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~6錢(鮮者2~4兩)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熏洗。

復方

①治膏淋:葎草搗生汁三升,酢二合。相和,空腹頓服,當溺如白汁。(《本草圖經》)

②治砂石淋:鮮葎草莖四至五兩。搗爛,酌加開水擂汁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③治新久瘧疾:葛葎草一握(去兩頭,秋冬用于者)、恒山末等分。以淡漿水二大盞,浸藥,星月下露一宿,五更煎一盞,分二服,以吐痰愈。(《綱目》)

④治久痢成疳:葎草干蔓搗篩,量多少,管吹谷道中。(《本草圖經》)

⑤治痢疾或小便淋瀝,尿血等:鮮葎草二至四兩。水煎,飯前服,日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⑥治癱,遍體皆瘡者:葎草一擔。以水二石,煮取一石,以漬瘡。(《獨行方》)

⑦治烏癩:葛葎草二秤(銼,細淘),益母草一秤(銼,洗淘)。用水二石五斗,煮取一石五斗,漉去滓,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,用被衣覆之,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,勿令見風,明日復作。如入湯后,舉身瘙癢不可忍,令旁人捉手,不令搔動,食頃漸定。后隔三日一浴。其藥水經浴兩次即棄之。(《圣濟總錄》葛葎草浴方)

⑧治皮膚瘙癢:葎草適量,水煎熏洗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⑨治癰毒初起(皮色不變,硬腫不痛):葎草鮮葉一握。以冷開水洗凈,和紅糖搗爛,加熱敷貼,日換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⑩治瘰疬:葎草鮮葉二兩,黃酒二兩,紅糖四兩。水煎,分三次飯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⑾治小兒天泡瘡:割人藤煎水洗,每日一至二次。忌魚腥發物。(《江蘇藥材志》)

⑿治蛇、蝎螫傷:葎草鮮葉一握,雄黃一錢。搗爛敷貼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⒀治痔瘡脫肛:鮮葎草三兩。煎水熏洗。(《閩東本草》)

各家論述

《本草正義》:"葎草,苦寒泄降,主濕熱壅塞之實癥,亦可為外瘍陽毒之外敷藥。"

臨床應用

①治療肺結核

以100%的葎草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日2次,每次2~4毫升。30天為一療程。觀察880例經鏈霉素、異煙肼等抗癆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肺結核患者,經一療程后,癥狀消失或改善者72例;痰菌陽性47例中陰轉者21例;有空洞的51例中治后縮小或閉合者36例,其中以干性和薄壁空洞的療效較明顯;病灶變化情況,據79例觀察,吸收者51例(64.5%),其中以滲出性和增殖性病灶吸收較明顯。治程中部分患者經肝、腎功能檢查,未見不良影響;個別患者可能因制劑不純,用藥后出現發燒惡寒現象,停藥后即消失。

②治療呼吸道炎癥

取鮮或干的拉拉秧500克,加水約1000~1500毫升,煮沸30分鐘左右,煎至1000毫升,加調味劑,4~6次分服。臨床治療肺膿瘍4例,大葉肺炎3例,上感與扁桃體炎14例,皆獲痊愈,末發現副作用。

③治療慢性氣管炎

取拉拉藤、野利鮮品各1兩,洗凈,切段,水煎兩次過濾,藥汁混合濃縮成100毫升。日服1次,每次60毫升。臨床治療199例,總有效率為60.8%。

④治療急性腎炎

取新鮮葎草莖葉切碎,洗凈,混以鹽鹵約5~8%,搗成泥狀,盛磁缸中備用。用時取葎草泥8~10克敷于前囟門部(剪去頭發),用繃帶固定,3天后另換8~10克,敷于劍突下,3天后再換8~10克,敷于臍下恥骨上方。共9天為一療程,可以反復2~3個療程。觀察7例,治療后浮腫多在2~4天內開始消退,小便量在12~24小時內增加,腰圍于第2~3天開始縮小,體重在24~72小時開始減輕,血壓自第3天開始下降,尿蛋白于第7~15天轉為陰性,血象及血液化學變化均有好轉。治療中臥床休息及低鹽飲食均按常規。

⑤治療細菌性痢疾

取五爪龍藤和葉,水煎,使每毫升含量為1錢。1~2歲每次20毫升,2歲以上每次30毫升,日服2次,4~6日為一療程。臨床觀察42例,35例治愈,4例進步,3例無效。治愈病例的平均退熱時間為1.6天;大便外觀復常時間為2.3天;大便鏡檢正常為2.6天。

⑥治療小兒腹瀉

取全草加水適量,濃煎,使每40毫升含葎草1兩。1歲以內每次20毫升,每日2次;1歲以上每次20毫升,每日3次。治療42例,39例在2天內退熱,33例在3天內停止腹瀉。

⑦治療蛇咬傷

取新鮮過溝龍(葎草)1株(小者兩株),洗凈搗爛如泥,滴入燒酒1~3毫升(以甜酒糟為最好),拌勻使成泥狀軟膏,直接貼敷于咬傷處,外加敷料包扎。每日換藥1次。臨床治療10例,一般2~4天傷口愈合,5~8天即基本消腫而恢復正常功能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葎草

別名

勒草、黑草、葛葎蔓、葛勒蔓、、來毒草、葛葎草、澀蘿蔓、割人藤、苦瓜藤、鋸鋸藤、拉拉藤、五爪龍、大葉五爪龍

出處
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
1.《名醫別錄》:勒草,生山谷。如栝樓

2.《唐本草》:(LU草)葉似草麻面小薄,蔓生,有細刺。古方亦時用之。

3.《蜀本草》:《圖經》云,(LU草)蔓生,葉似大麻,花黃白,子若大麻子。夏采葉用。所在墟野處多有之。

4.《綱目》:LU草;二月生苗,莖有細刺;葉對節生,一葉五尖,微似萆麻而有細齒;八、九月開細紫花成簇;結子狀如黃麻子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umulus scandens (Lour.) Merr.

采收和儲藏:9~10月收獲,選晴天,收割地上部分,除去雜質,曬干。

原形態

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。莖長達數米,淡綠色,有縱條棱,莖棱和葉柄上密生短倒向鉤刺。單葉對生;葉柄長5-20cm,稍有6條棱,有倒向短鉤刺;掌狀葉5-7深裂,直徑約5-15cm,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或漸尖,邊緣有鋸齒,上面有粗剛毛,下面有細油點,脈上有硬毛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雄花序為圓錐花序,雌花序為短穗狀花序;雄花小,具花被片5,黃綠色,雄蕊5,花絲絲狀,短小;雌花每2朵具1苞片,苞片卵狀披針形,被白色刺毛和黃色小腺點,花被片1 ,灰白色,緊包雌蕊,子房單一,上部突起,疏生細毛。果穗綠色,近球形;瘦果淡黃色,扁球形。花期6-10月,果期8-11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。

資源分布:生于路旁、溝邊濕地,村寨籬笆上或林緣灌叢。

栽培

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,適應性較強以疏松沃、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。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。9~10月采收種子。4月間穴播,按株行距36cmX30cm開穴,種子與草木灰拌勻后播種,薄覆細土,澆水。

田間管理 苗高10~12cm時要間苗、補苗,每穴留苗2~3株,莖蔓長至1m時,要設立支架,使其纏繞生長。生長期間中耕除草3~4次。追肥在春、夏季施人畜糞為主,冬季施用廄肥堆肥或餅肥。

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銹病、白粉病等。

性狀

性技鑒別 葉皺縮成團。完整葉片展平后為近腎形五角狀,掌狀深裂,裂片5-7,邊緣有粗鋸齒,兩面均有毛茸,下面有黃色小腺點;葉柄長5-20cm,有縱溝和倒刺。莖圓形,有倒刺和毛茸。質脆易碎,莖斷面中空,不平坦,皮、木部易分離。有的可見花序或果穗。氣微,味淡。

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:表皮細胞1列,上、下表皮均有非腺毛及含鐘乳體晶細胞。鐘乳體多存在于短而膨大的非腺毛中。位于主脈維管束的下表皮內側有厚角組織;柵狀組織1列細胞,海綿組織細胞較疏松;主脈維管束外韌型。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。

莖橫切面:呈多角形。表皮細胞1列,可見鉤刺及非腺毛,棱的內側有厚角組織。皮層較窄。維管束外韌型,環列;髓部寬廣。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。

粉末特征:葉粉末黃綠色。①上表皮細胞多角形,垂周壁平直,氣孔少;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曲,氣孔不定式,副衛細胞5-6個。②非腺毛為單細胞,長50-612μm,有的先端彎曲或呈鉤狀,有時可見壁疣;有的足部膨大且短,內含鐘乳體,并以上表皮為多見。③螺紋導管直徑11-29μm。④纖維直徑21-35μm,壁厚1-5μm。⑤草酸鈣簇晶直徑7-32μm,棱角較短。

化學成分

全草含木犀草素(luteolin),葡萄糖甙,膽堿(choline),天冬酰胺(asparamide)及揮發油等[1];揮發油主要含β-葎草烯(β-humulene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,α- (王古 )(王巴)烯(α-copaene),α-芹子烯(α-selinene),β-芹子烯(β-selinene)和γ-畢澄茄烯(γ-cadinene)等[2]。球果含葎草酮(humulone),蛇麻酮(lupulone)[1]。葉含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,0.015%大波斯菊甙(cosmosiin),牡荊素(vitexin)[3]。

藥理作用

莖、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抑制作用。葎草酮與蛇麻酮(參見啤酒花條)相似,也有抗菌作用;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、某些真菌、酵母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。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細菌、酵母菌無效者。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作用,葎草酮為蛇麻酮的 1/20,對結核桿菌的作用為蛇麻酮的1/10。大量注射尚可產生糖尿、血尿。對兔的作用遠較貓為差。 煎劑用試管稀釋法,1:8-1: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肝菌、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。

毒性

葎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,靜脈注射3mg/kg后,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,并出現呼吸急促,隨之體溫升高;并可因體溫過度升高(45℃)而致死,死亡迅速發生嚴重尸僵。

炮制

凈制:除去木質莖、殘根及雜質。切制:除去雜質、木質莖、殘根、淋水稍潤,切段、曬干,篩去灰屑。

性味

甘;苦;性寒

歸經

肺;腎經

功能主治

清熱解毒;利尿通淋;。主肺熱咳嗽;肺癰;虛熱煩渴;熱淋;水腫;小便不利;濕熱瀉痢;熱毒瘡瘍;皮膚瘙癢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0-15g,鮮品30-60g;或搗汁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熏洗。

禁忌

非熱病者慎用。

復方

①治膏淋:LU草搗生汁三升,酢二合。相和,空腹頓服,當溺如白汁。(《本草圖經》)②治砂石淋:鮮LU草莖四至五兩。搗爛,酌加開水擂汁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③治新久瘧疾: 葛LEI草一握(去兩頭,秋冬用干者)、恒山末等分。以淡漿水二大盞,浸藥,星月下露一宿,五更煎一盞,以吐痰愈。 (《綱目》)④治久痢成疳:LEI草干蔓搗篩,量多少,管吹谷道中,(《本草圖經》)⑤治痢疾或小便淋瀝,尿血等: 鮮LU草二至四兩。水煎,飯前服,日兩次。 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⑥治癩,遍體皆瘡看:LU草一擔。以水二石,煮取一石,以漬瘡。 (《獨行方》)⑦治烏癩:葛LU草二秤(銼,細淘),益母草一秤(銼,洗淘)。用水二石五斗,煮取一石五斗,漉去滓,益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,用被衣覆之,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,勿令見風,明日復作。如八湯質,舉身瘙癢不可忍,令旁人捉手,不令搔動,食頃漸定。后隔三日一浴。其藥水經浴兩次即棄之。(《圣濟總錄》葛草浴方)⑧治皮膚瘙癢:LEI草適量,水煎熏洗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⑨治癰毒初起(皮色不變,硬腫不痛):LU蓉草鮮葉一握。以冷開水洗凈,和紅糖搗爛,加熱敷貼,日換兩次。 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⑩治瘰疬:LU草鮮葉二兩,黃酒二兩,紅糖四兩。水煎,分三次飯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(11)治小兒天泡瘡: 割人藤煎水洗,每日一至二次。忌魚腥發物。 (《江蘇藥材志》)(12)治蛇、蝎螫傷: LEI草鮮葉一握,雄黃一錢。搗爛敷貼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(13)治痔瘡脫肛: 鮮LU草三兩。煎水熏洗。(《閩東本草》)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正義》:LU草,苦寒泄降,主濕熱壅塞之實癥,亦可為外瘍陽毒之外敷藥。

2.《別錄》:主瘀血,止精溢盛氣。

3.《唐本草》:主五淋,利小便,止水痢,除瘧,虛熱渴,煮汁及生汁服之。

4.《本草衍義》:治傷寒汗后虛熱,銼研,取生汁飲一合。

5.《綱目》:潤三焦,消五谷,益五臟,除九蟲,辟溫疫,敷蛇、蝎傷。

6.《安徽藥材》:治失眠;洗痔瘡。

臨床應用

1.治療肺結核:以100%的LU草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日2次,每次2-4ml。30天為一療程。觀察80例經鏈霉素、異煙肼等抗癆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肺結核患者,經一療程后,癥狀消失或改善者72例;痰菌陽性47例中陰轉者21例;有空洞的51例中治后縮小或閉合者36例, 其中以干酪性和薄壁空洞的療效較明顯; 病灶變化情況,據79例觀察,吸收者51例(64.5%),其中以滲出性和增殖性病灶吸收較明顯。治程中部分患者經肝、腎功能檢查,未見不良影響;個別患者可能因制劑不純,用藥后出現發燒惡寒現象,停藥后即消失。

2.治療呼吸道炎癥:取鮮或干的拉拉秧500g,加水約1000-1500ml,煮沸30分鐘左右,煎至1000ml,加調味劑,4-6次分服。臨床治療肺膿瘍4例,大葉肺炎3例,上感與扁桃體炎 14例,皆獲痊愈,未發現副作用。

3.治療慢性氣管炎:取拉拉藤、野利莧鮮品各1兩,洗凈,切段,水煎兩次過濾,藥汁混合濃縮成100ml。日服1次,每次50ml。臨床治療199例,總有效率為6O.8%。

4.治療急性腎炎:取新鮮LU草莖葉切碎,洗凈,混以鹽鹵約5-8%,搗成泥狀,盛磁缸中備用。用時取LU草泥8-10g敷干前囟門部(剪去頭發),用繃帶固定,3天后另換8-10g,敷于劍突下,3天后再換8-10g,敷于臍下恥骨上方。共9天為一療程,可以反復2-3個療程。觀察7例,治療后浮腫多在2-4天內開始消退,小便量在12-24小時內增加,腰圍于第2-3天開始縮小,體重在24-72小時開始減輕,血壓自第3天開始下降,尿蛋白于第7-15天轉為陰性,血象及血液化學變化均有好轉。治療中臥床休息及低鹽飲食均按常規。

5.治療細菌性痢疾:取五爪龍藤和葉,水煎,使每毫升含量為1錢。 1-2歲每次20ml,2歲以上每次30ml,日服2次,4-6日為一療程。臨床觀察42例,35例治愈,4例進步,3例無效。治愈病例的平均退熱時間為1.6天;大便外觀復常時間為2.3天;大便鏡檢正常為2.6天。

6.治療小兒腹瀉:取全草加水適量,濃煎,使每40ml含LU草 1兩。 1歲以內每次20ml,每日2次;1歲以上每次20ml,每日3次。治療42例,39例在2天內退熱,33例在3天內停止腹瀉。

7.治療蛇咬傷:取新鮮過溝龍(草)1株(小者兩株),洗凈搗爛如泥,滴入燒酒 1-3ml(以甜酒糟為最好),拌勻使成泥狀軟膏,直接貼敷于咬傷處,外加敷料包扎。每日換藥1次。臨床治療10例,一般2-4天傷口愈合,5-8天即基本消腫而恢復正常功能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