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
藥材基源:為莧科植物尾穗莧的種子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aranthus caudatus L.
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剪下果穗,曬干,搓下種子,干燥。
原形態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1.5-2.5m。莖粗壯,具鈍棱角,單一或稍分枝,綠色,或常帶粉紅色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.5-15cm,疏生柔毛;葉片菱狀卵形或菱狀披針形,長4-15cm,寬2-8cm,先端短漸尖或圓鈍,具小芒尖,基部寬楔形,稍不對稱,全緣或波狀,兩面無毛,脈上疏生柔毛。夏、秋季開花,圓錐花序頂生,下垂,由多數或少數穗狀花序組成,側穗狀花序長2.5-25cm,頂生者長于數倍;花單位,雄花及雌花混生于同一花簇;蒼片和小苞片干膜質,紅色,披針形;萼片5,長橢圓形;花被片紅色,透明,中有1脈,雄花的花被片長圓形,雄蕊5;雌花的花被片長圓狀披針形,花柱3。胞果近卵形,上半部紅色,蓋裂。種子扁豆形,淡棕黃色,有厚的環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部
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亦有野生。原產熱帶。
化學成分
從種子中分得兩種多肽物質 Ac-AMP1和Ac-AMP2,其中Ac-AMP1由半胱氨酸(cysteine)、甘氨酸(glycine)等29個氨基酸組成,Ac-AMP2由Ac-AMP1的羧基端再連接一精氨酸(arginine)組成。
藥理作用
從本品種子中提取出兩種多肽類物質(Ac-AMP1和Ac-AMP2),在低于已知的抗真菌蛋白的濃度,對各種植物致病真菌就有抑制生長作用,對革蘭陽性細菌也有抗菌作用,而對人類細胞無毒。
性味
辛;性涼
功能主治
清熱透表。主小兒水痘;麻疹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-6g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