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狼毒
別名
紅狼毒、綿大戟、一把香、山蘿卜、紅火柴頭花、斷腸草[河北圍場]
來源
瑞香科狼毒屬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.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性味
辛、苦,平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
散結,逐水,止痛,殺蟲。用于水氣腫脹,淋巴結結核;外用治疥、癬,殺蠅、蛆。
用法用量
3~8分;外用適量,煎水洗或研粉敷患處。
備注
(1)有大毒,中毒則腹痛、腹瀉,里急后重,孕婦可致流產。沖搗時需戴口罩,否則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等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狼毒
別名
續毒(《本經》),川狼毒(《集效方》)。
出處
《本經》
來源
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、月腺大戟的根。春、秋采挖,去莖葉、泥沙,曬干。
原形態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圓柱形。莖叢生,平滑無毛,下部幾木質,帶褐色或談紅色。單葉互生,較密;狹卵形至線形,長1~3厘米,寬2~10毫米,全緣,兩面無毛;老時略帶革質;葉柄極短。頭狀花序頂生,直徑約2.5厘米,花多數;萼常呈花冠狀,白色或黃色,帶紫紅色,萼筒呈細管狀,先端5裂,裂片平展,矩圓形至倒卵形;雄蕊10,成2列著生于喉部;子房上位,上部密被細毛,花柱短,柱頭頭狀。果卵形,為花被管基部所包。種子1枚。花期5~6月。
生于高山及草原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。
②狼毒大戟
多年生草本,高15~40厘米,全體含白色乳汁。根肉質肥大。莖下部葉鱗片狀,膜質,淡褐色;中、上部葉3~5片輪生,無柄;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4~6.5厘米,寬1~3厘米。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圓。杯狀聚傘花序頂生,排成復傘形;傘梗5枝,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;每枝再分3枝,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,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~3個杯狀聚傘花序;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,總苞先端5裂,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;雄花僅有雄蕊1;雌花僅有雌蕊1,子房扁圓形,花柱3,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。蒴果扁球形,有3縱溝,褐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6~7月。
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。分布東北及河北、內蒙古、山西等地。
③月腺大戟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葉互生;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4~8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圓,基部楔形。杯狀聚傘花序,排成復傘形;傘梗5枝,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~5枚;每枝再分2枝,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,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;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,總苞先端4淺裂,腺體4個。蒴果光滑無毛。花期5~6月。
生于山坡或林下草叢中。分布幾遍全國。
性狀
①狼毒
又名:綿大戟、山蘿卜(《滇南本草》),大將軍、紅狼毒、西北狼毒。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,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,稍扭曲,長7~30厘米,直徑2~7厘米;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;外表棕色至棕褐色,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,有時殘留細根。栓皮剝落后,露出柔軟的纖維。體輕,質韌,不易折斷,斷面中心木質部黃白色,外圈韌皮部白色,呈纖維狀。氣微,味微甘、微苦而辣。
產內蒙古、山西、河南、青海、甘肅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
②白狼毒
為狼毒大戟、月腺大戟的干燥根,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。
狼毒大戟
又名:貓眼花根、東北狼毒。直徑約4~7厘米,厚0.5~3厘米,偶有厚達7厘米者。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。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,易剝落。切面不平坦,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,偶有環紋不顯著者。質輕,易折斷,斷面粉性,水濕之有粘性,撕開時可見粘絲。氣微,味甘,并有刺激性辣味。
產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河北。
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,唯切面的同心環紋顏色較淺,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。以水濕之不顯粘性。
產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
《本草》所載的狼毒,系瑞香科瑞香狼毒,故應以此為正品,但目前多數地區所用的狼毒,為大戟科的白狼毒。
化學成分
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、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三萜類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。可能還含蒽甙。
狼毒大戟根含樹脂10.46%及1~2%硬性橡膠。
藥理作用
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種狼毒甙,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,并稱其毒性很低。狼毒煎劑灌胃6克(生藥)/公斤,可提高小Z 痛閾20~50%(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)。葉、根中可能含有蒽甙,能增強小腸蠕動,可治療便秘。
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,滅孑孓。20%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、血壓及離體蛙心、腸管均無甚作用。
炮制
生狼毒:用水洗凈,潤透,切片曬干。醋狼毒:取狼毒片加醋拌勻,稍悶,待醋吸盡,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曬干。(每100斤狼毒片,用米醋20~30斤)
性味
苦辛,平,有毒。
①《本經》:"味辛,平。"
②《別錄》:"有大毒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味苦辛,有毒。"
④《本經逢原》:"苦辛,寒,大毒。"
歸經
《得配本事》:"入手太陰,兼少陰經氣分。"
功能主治
逐水祛痰,破積殺蟲。治水腫腹脹,痰、食、蟲積,心腹疼痛,慢性氣管炎,咳嗽,氣喘,淋巴結、皮膚、骨、副睪等結核,疥癬,痔瘺。
①《本經》:"主咳逆上氣,破積聚,飲食,寒熱,水氣,惡瘡,鼠瘺疽蝕,蠱毒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脅下積癖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治痰飲,癥瘕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,積久稠痰,狀粘如膠。攻蟲積,利水道,下氣,消水腫,吐痰涎。"
⑤《本草通玄》:"主咳逆,治蟲疽,瘰疬,結痰,驅心痛。"
⑥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下氣殺蟲。治痰飲停留,骨膜發炎,結核頑瘡,酒齄鼻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~8分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磨汁涂或研末調敷。
禁忌
本品有毒,內服宜慎;體弱及孕婦忌服。
①《本草經集注》:"大豆為之使。惡麥句姜。"
②《藥對》:"畏占斯、密陀僧。"
③《本草匯言》:"脾元不足,真氣日乏者,不可妄施。"
④《得配本草》:"畏醋。"
⑤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孕婦忌用,慢性胃腸潰瘍慎用。"
復方
①治積聚,心腹脹如故者:狼毒四兩(銼碎,醋拌炒干),附子三兩(炮裂,去皮臍),防葵三兩。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以粥飲下五丸,以利為度。(《圣惠方》狼毒丸)
②治卒心腹癥堅,兩脅下有氣結者:狼毒二兩,旋覆花一兩,附子二兩(炮)。搗篩,蜜和丸如梧子大。服二丸,稍加至三丸。
③治心腹相連脹痛:狼毒二兩,附子半兩。搗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日一服一丸,二日二丸,三日后服三丸,再一九,至六日,服三丸,自一至三以常服。
④治陰疝,陰丸卒縮入腹,急痛欲死:狼毒四兩,防風二兩,附子三兩(燒)。蜜丸如桐子大,服三丸,日夜三度。(②方以下出《補缺肘后方》)
⑤治水腫:綿大戟細末,每股五分,滾水服。忌鹽一百日,乃瀉去黃水,其腫自消,如瀉不止,冷粥補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⑥治一切食積、痰積、蟲積、氣積、痞塊疼痛,胸膈肚腹膨脹,飲食不消,面皮黃瘦,單腹脹:綿大戟為末,米糊為丸。如馬豆子大,每服七丸,滾水送下,以利為度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⑦治淋巴結結核:㈠未潰或已潰者:狼毒切片,用水煮爛,除渣取藥液,加熱濃縮成膏,洗凈傷口,外敷。㈡已潰者拔膿毒:狼毒一斤,蛇蛻八分,花椒一兩,松香五錢。將狼毒煎制成膏,其他藥研成細末,撒入并攪拌均勻。外敷。㈢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:狼毒一兩,蒲公英根一兩。煎成膏外敷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⑧治睪丸結核:狼毒、核桃、白礬各等量。燒存性,共研細末。每日一次,每次一錢三分,開水送服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⑨治癘風癩瘡:狼毒,童便浸炒,研末。每早晚各服五分,溫酒下。(《張三豐仙傳方》)
⑩治干癬積年生痂,搔之黃水出,每逢陰雨即癢;狼毒,醋磨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:狼毒(微炒研細末),輕粉減半。和勻,干疥癬癩瘡,搔破搽之;濕者干摻,數次效。(《永類鈐方》)
⑿治臟腑內一切蟲病:川狼毒杵末,每服一大錢,用餳一皂子大,沙糖少許,以水同化,臨臥空腹服之,來日早取下蟲效。(《集效方》)
⒀治外傷出血: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各家論述
《本經逢原》:"狼毒大毒,非恒用之品。《本經》主咳逆上氣,惟質實氣壯暴咳者宜之。"
臨床應用
①治療皮膚病
取月腺大戟洗凈,剝去老皮,切碎,加水煎煮,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;然后用紗布過濾,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,冷后涂布患處,每日或隔日1次。或制成片劑,每片含生藥0.18克,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,第6~10天早晚各1片,以后增至早、中、晚各1片,一療程為20~30天,個別延長至35天,總劑量7~12克。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,13例痊愈,16例好轉,1例無效;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,基本痊愈2例,顯著好轉11例,好轉7例,無效2例。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,均有較好療效,一般涂藥3~10次即可見效。本品有毒,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(如胃納減退、惡心,腸鳴,腹瀉、腹痛等),頭昏痛,乏力,體重減輕等反應,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,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,均自行好轉。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,應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正常。
②治療結核病
先制成狼毒棗,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,加水煎煮,把大棗放入籠屜,約蒸二小時半即成;狼毒與大棗按2:4配制。成人每日3次,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,視副作用有無,逐漸遞增或減少,每次最多20粒;或第一周每日130克(約30粒),第二周每日225克(約45粒),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(約60粒)分三次食后內服,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;間隔1~2周,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。曾治療淋巴結結核、骨結核、皮膚結核、副睪結核、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,均有一定療效。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,體重增加2~23市斤者28例,病灶進步18例,痰菌轉陰9例,血沉下降14例,惡化者僅1例;對其他肺外結核,凡能耐心服用者,均有不同療效。副作用有惡心、頭昏、便溏等。經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。此外,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,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,可作局部治療劑,治療皮膚結核、癬疥、各種瞞性皮炎、酒齄鼻、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,均有一定效果。
③治療腫瘤
取狼毒1錢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撈出,再打入雞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湯。用于治療胃癌、肝癌、肺癌、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,治后癥狀減輕,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。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、苡米、半枝蓮等制成復方狼毒注射液,每日1次,每次20~40毫升,加入5%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;或制成復方狼毒片內服。治療20例晚期胃癌,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,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;在術后用藥,可以鞏固療效,穩定病情。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、增進食欲等作用。常見副作用有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輕度腹瀉,未發現對肝、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。
④治療慢性氣管炎
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,每次劑量相當于干品0.5克,每日3次,飯后服。治療299例,觀察10天,顯效52例(17.39%),好轉170例(56.86%);具有較好的平喘、化痰及鎮咳、消炎作用,尤以平喘作用顯著;多數服藥后1、2夭自覺出氣省勁,痰易咯出,5天后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,食欲明顯增加。但副作用較大,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,口腔咽部發麻,頭昏惡心,或腹瀉、腹痛,停藥后3~24小時,可自行好轉;丸劑均有腹瀉癥狀,對久熱傷津、咽干舌燥、聲啞、嘔吐、惡心者不宜用。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,每次服3~5個,每日3次,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。對278例觀察1個月,基本治愈21例,占7.6%,顯效119例,占42.8%,僅個別有輕微口干,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。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狼毒
英文名
Root of Fischer Euphorbia, Chinese Stellera Root, Langdu Root
別名
續毒、綿大戟、山蘿卜、悶花頭、熱加巴、一掃光、搜山虎、一把香、藥羅卜、生扯攏、紅火柴頭花、斷腸草、猴子根。
出處
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ellera chamaejasme L.[Passerina chamaejasme Fisch.]
采收和儲藏:秋季挖根,洗凈,鮮用或切片曬干。
原形態
瑞香狠毒 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莖叢生,基部木質化;根粗壯,圓錐形,木質多纖維。單葉互生;無柄或幾無柄;葉片橢圓狀披針形,長2-4cm,寬2-8m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兩面無毛,全緣。花兩性;頭狀花序,多數聚生枝頂,具總苞;花萼花瓣狀,黃色或白色,先端5裂,裂片倒卵形,長2-3mm,其上有紫紅色網紋;萼筒圓柱狀,長8-12mm,有明顯縱脈紋;雄蕊10,2輪排列,著生于萼筒中部以上,花絲極短;子房上位,1室,上部密被細毛,花柱短,柱頭球形。果實圓錐形,干燥,包藏于宿存萼筒基部。花期5-6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向陽山坡、草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狀
性狀鑒別 根呈膨大的紡錘形、圓錐形或長圓柱形,稍彎曲,有的有分枝。根頭部有地上莖殘跡,表面棕色至棕褐色,有扭曲的縱溝及橫生隆起的皮孔和側根痕,栓皮剝落處露出白色柔軟纖維。體輕、質韌,不易折斷,斷面呈纖維狀。皮部類白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辛。
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木栓層由十數層黃棕色木栓細胞組成;皮層菲薄,由薄壁細胞組成,韌皮部射線細胞2-3列,皮層及韌皮部均有多數纖維束群;形成層明顯,細胞作切向延長,約5-6層;木質部寬闊,導管呈放射狀排列。皮層及韌皮部的薄壁細胞內多含有淀粉粒。
粉末特征:黃白色。①木栓細胞黃棕色。②韌皮部薄壁細胞圓形或不規則形,有細胞間隙。③網狀導管,偶見具緣紋孔導管,直徑30-50μm。④纖維無色,寬7-15μm。⑤淀粉粒多為單位,類圓形,盔帽形,層紋不明顯,臍點點狀或裂縫狀,直徑3-15μm。
化學成分
根含二萜、黃酮、木脂素、香豆精類成分。二萜類:格尼迪木任(gnidimacrin),河朔蕘花素(simplexin),瑞香狼毒任(stelleramacrin)A、B,18-去-(苯甲酰氧基)-28-脫氧格尼迪木任(pimeleafactor P2),12-乙酰氧基赫雷毒素(subtoxin A),赭雷毒素(huratoxin)。黃酮類:狼毒素(chamaejasmin)A、B、C,狼毒素、異狼毒素(isochamaejasmin),7-甲氧基狼毒素(7-methoxychamaejasmin),新狼毒素(neochamaejasmin)A、B,狼毒色酮(chamaechromone)及二氫山柰酚(dihydrokaempferol)。木脂體:鵝掌揪樹脂酚B(lirioresinol B),松脂酚(pinoresinol)穗羅漢松脂酚(matairesinol)。揮發油:有27種成分,已確定12種,主要為3,7,17-三甲基十二碳-反-2,順-6,10-三烯酸(3,7,17-trimethyl-trans-2,cis-6,10-dodecatrienol),10,13-十八碳二烯酸甲酯(methyl-10,13-oc-tadecadienoate),正十三烷(n-tridecane),正十二烷(n-dodecane),2,6-二甲基庚烷(2,6-dimethylheptane)及肉桂醇(cinnamic alcohol)等。狼毒還含茴芹香豆精(pimpinellin),異香柑內酯(isober-gapten),異茴芹香豆精(isopimpinellin),牛防風素(sphondin)及蔗糖(sucrose)。
藥理作用
1.抗腫瘤:狼毒水提取物作用10-40g(生藥)/kg、醇提取物2.5-20g/kg腹腔注射,連續10天,對小鼠肝癌、Lewis肺癌均有抑作用;水提取物10、20g(生藥)/kg、醇提取物2.5、5.0g/kg靜脈注射,連續6天,對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;水提取物69.5g(生藥)/kg、醇提取物26.09g/kg灌胃,連續10天,對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。
2.毒性:狼毒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275.9g(生藥)/kg及171.96g(生藥)/kg。
鑒別
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5g,加乙醇20ml,置水浴上回流1h。濾過,濾液濃縮至5ml供下述實驗:(1)取供試液1ml,加鎂粉少許,鹽酸數滴,置水浴中加熱數分鐘,放置顯品紅色。
(2)取供試液1ml,置蒸發皿中蒸干,加硼酸的飽和丙酮溶液及10%枸櫞酸丙酮試液各1ml,繼續蒸干,置紫外光燈下觀察,顯黃色熒光。
(3)取供試液1滴于濾紙上,噴1%三氯化鋁乙醇液烤干,置紫外光燈下觀察,顯黃色熒光。
炮制
生狠毒:用水洗凈,潤透,切片曬干。醋狠毒:取狠毒片加醋拌勻,稍悶,待醋吸盡,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曬干。(每100斤狠毒片,用米醋30-50斤)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歸經
肺經
功能主治
瀉水逐飲;破積殺蟲。主水腫腹脹;痰食蟲積;心腹疼痛;癥瘕積聚;結核;疥癬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1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敷;或醋磨汁涂;或取鮮根去皮搗爛敷。
禁忌
本品有毒,內服宜慎;體弱及孕婦忌服。
1.《本草經集注》:大豆為之使。惡麥句姜。
2.《藥對》:畏占斯、密陀僧。
3.《本草匯言》:脾元不足,真氣日乏者,不可妄施。
4.《得配本草》:畏醋。
5.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孕婦忌用,慢性胃腸潰瘍慎用。
復方
①治積聚,心腹脹如鼓者,狼毒四兩(銼碎,醋拌炒干),附子三兩(炮裂,去皮臍),防葵三兩。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以粥飲下五丸,以利為度。(《圣惠方》狼毒丸)②治卒心腹癥堅,兩脅下有氣結者:狼毒二兩,旋覆花一兩,附子二兩(炮)。搗篩,蜜和丸如梧子大。服二丸,稍加至三丸。③治心腹相連脹痛:狼毒二兩,附子半兩。搗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日一服一丸,二日二丸,三日后服三丸,再一丸,至六日,服三丸,自一至三以常服。④治陰疝,陰丸卒縮入腹,急痛欲死:狼毒四兩,防風二兩,附子三兩(燒)。蜜丸如桐子大,服三丸,日夜三度。(②方以下出《補缺肘后方》)⑤治水腫:綿大戟細末,每服五分,滾水服。忌鹽一百日,乃瀉去黃水,其腫自消,如瀉不止,冷粥補之。(《滇南本覓》)⑥治一切食積、痰積、蟲積、氣積、痞塊疼痛,胸膈肚腹膨脹,飲食不消,面皮黃瘦,單腹脹:綿大戟為末,米糊為丸。如馬豆子大,每服七丸,滾水送下,以利為度。(《滇南本草》)⑦治淋巴結結核: 一、未潰或已潰者:狼毒切片,用水煮爛,除渣取藥液,加熱濃縮成膏,洗凈傷口,外敷。二、己潰者拔膿毒:狼毒一斤,蛇蛻八分,花椒一兩,松香五錢。將狼毒煎制成膏,其他藥研成細末,撒入并攪拌均勻。外敷。三、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:狼毒一兩,蒲公英根一兩。煎成膏外敷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⑧治睪丸結核:狼毒、核桃、白礬各等量。燒存性,共研細末。每日一次,每次一錢三分,開水送服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⑨治病風癩瘡:狼毒,童便浸炒,研末。每早晚各服五分,溫酒下。(《張三豐仙傳方》)⑩治干癬積年生痂,搔之黃水出,每逢陰雨即癢:狼毒,醋磨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11.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:狼毒(微炒研細末),輕粉減半。和勻,干疥癬癩瘡,搔破搽之;濕者干摻,數次效(《永類鈴方》)12.治臟腑內一切蟲病:川狼毒杵末,每服一大錢,用餳一皂子大,沙糖少許,以水同化,臨臥空腹服之,來日早取下蟲效。(《集效方》)13.治外傷 出血: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。(名云南中草藥選》)
各家論述
1.《本經逢原》:狼毒大毒,非恒用之品。
2.《本經》主咳逆上氣,惟質實氣壯暴咳者宜之。
3.《藥性論》:狠毒殺鼠。
4.《開寶本草》:別本注云:狼毒與麻黃、橘皮、吳茱萸、半夏、枳實為六陳也。狼毒,葉似商陸及大黃,莖葉上有毛,根皮黃、肉白。以實重者為良,輕者力劣。
5.《綱目》:狼毒,出秦、晉地。今人往往以草茹為之,誤矣。
6.《本經》:主咳逆上氣,破積聚,飲食,寒熱,水氣,惡瘡,鼠瘺疽蝕,蠱毒。
7.《別錄》:療脅下積癖。
8.《藥性論》:'治痰飲,癥瘕。
9.《滇南本草》: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,積久稠痰,狀粘如膠。攻蟲積,利水道,下氣,消水腫,吐痰涎。
10.《本草通玄》:主咳逆,治 蟲疽,瘰疬,結痰,驅心痛。
11.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下氣殺蟲。治痰飲停留,骨膜發炎,結核頑瘡,酒齄鼻。
臨床應用
1.治療皮膚病:取月腺大戟洗凈,剝去老皮,切碎,加水煎煮,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;然后用紗布過濾,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,冷后涂布患處,每日或隔日1次。或制成片劑,每片含生藥0.18g,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,第6-10天早晚各1片,以后增至旱、中、晚備1片,一療程為20-30天,個別延長至35天,總劑量7-12g。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,13例痊愈,16例好轉, 1例無效;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,基本痊愈2例,顯著好轉11例,好轉7例,無效2例。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,均有較好療效,一般涂藥3-10次即可見效。本品有毒,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(如胃納減退、惡心、腸鳴、腹瀉、腹痛等),頭昏痛,乏力,體重減輕等反應,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,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,均自行好轉。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,應用維生素 B4或 B6后均恢復正常。
2.治療結核病:先制成狼毒棗,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,加水煎煮,把大棗放入籠屜,約蒸二小時半即成;狼毒與大棗按3:4配制。成人每日3次,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,視副作用有無,逐漸遞增或減少,每次最多20粒;或第一周每日130g(約30粒),第二周每日225g(約45粒),第3周以后每日300g(約60粒)分三次食后內服,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;間隔1-2周,視情況可再 給第二療程。曾治療淋巴結結核、骨結核、皮膚結核、副睪結核、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,均有一定療效。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,體重增加2-23市斤者28例,病灶進步18例,痰菌轉陰9例,血沉下降14例,惡化者僅1例;對其他肺外結核,凡能耐心服用者,均有不同療效。副作用有惡心、頭昏、便溏等,經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。此外,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,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,可作局部治療劑,治療皮膚結核、癬疥、各種慢性皮炎、酒齄鼻、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,均有一定效果。
3.治療腫瘤:取狼毒 1錢放入200ml水中煮后撈出,再打人雞蛋2只煮熟質吃蛋喝湯。用于治療胃癌、肝癌、肺癌、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,治后癥狀減輕,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。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、苡米、半枝蓮等制成復方狠毒注射液,每日1次,每次20-40ml,加入5%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;或制成復方狼毒片內服。治療20例晚期胃癌,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,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;在末后用藥,可以鞏固療效,穩定病情。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、增進食欲等作用。常見副作用有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輕度腹瀉,未發觀對肝、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。
4.治療慢性氣管炎: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,每次劑量相當于干品0.5g,每日3次,飯后服。治療299例,觀察10天,顯效52例(17.39%),好轉170例(56.36%);具有較好的平喘、化痰及鎮咳、消炎作用,尤以平喘作用顯著;多數服藥后 l、2天自覺出氣省勁,痰易咯出,5天后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,食欲明顯增加。但副作用較大,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,口腔咽部發麻,頭昏惡心,或腹瀉、腹痛,停藥后3-24小時,可自行好轉;丸劑均有腹瀉癥狀,對久熱傷津、咽干舌燥、聲啞、嘔吐、惡心者不宜用。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,每次服3-5個,每日3次,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。對278例觀察 1個月,基本治愈21例,占7.6%,顯效119例,占42.8%,僅個別有輕微口干,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