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犁頭尖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犁頭尖

別名

犁頭七、犁頭草、土半夏[福建、廣西、云南]、三步鏢、三角蛇、坡、老尾、小野芋、野附子、小獨角蓮

來源

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犁頭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(L.)Decne.,以塊莖或全草入藥。夏季采挖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性味

辛、苦,溫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

解毒消腫,散結,止血。用于毒蛇咬傷,癰癤腫毒,血管瘤,淋巴結結核,跌打損傷,外傷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外用適量,塊莖磨汁或搗爛敷患處。

禁忌

不作內服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犁頭尖

別名

芋頭草、小野芋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犁頭草(《本草求原》),老鼠尾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大葉半夏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,犁頭七(《陸川本草》),土半夏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,三角青、山半夏、小獨腳蓮、土巴豆、藥狗丹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芋頭七、百步還原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出處

《本草求原》

來源

為天南星科植物犁頭尖的全草或塊莖。秋季采收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。塊莖近球形,直徑約1厘米。葉具長柄;戟形或深心狀戟形,長4~12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廣歧,邊全緣或近3裂。花序柄長2.5~5厘米或更長;佛焰苞下部綠色,管狀,管長1.5~2厘米,上部擴大而成一卵狀披針形、深紫色的苞片,長12~18厘米,下部寬4~5厘米,上部極狹,有時旋扭;肉穗花序深紫色,子房數列,在花序的基部,接著有數列短而錐尖、直立的中性花,再隔6~8毫米,為數列無柄花藥;附屬體線形,長10~13厘米。漿果倒卵形,長約6毫米。花期夏季。

生境分部

喜生于空曠的濕地上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
化學成分

塊莖含生物堿、甾醇。

性味

《閩南民間草藥》:"苦辛,溫,有毒。"

功能主治

散瘀,止血,消腫,解毒。治跌打損傷,外傷出血,乳癰,療瘡,瘰疬,疥癬。
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散大瘡,消惡毒,去腐肉生新,又能止血。治魚口便毒,捶爛煮敷之,冷則又換。"

②《陸川本草》:"止血散毒。治乳癰,金瘡出血。"

③《實用中草藥》:"消腫解毒,散瘀止血。治外傷出血,蛇頭疔,癬瘡,蛇咬傷,跌打損傷,血管瘤。"

用法用量

外用:搗敷或磨涂。

禁忌

①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孕婦禁用。"

②《閩南民間草藥》:"內服鮮塊莖,須用食物包裹,否則引起口腔粘膜起泡。"

復方

①治跌打損傷:㈠鮮犁頭草塊莖,去外皮,切一片包鹽菜葉或桂圓內服下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㈡鮮犁頭尖全草適量,加黃少許,搗爛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②治瘰疬:犁頭草適量,生鹽少許,共搗爛,敷患處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

③治蛇頭疔:犁頭尖鮮塊莖,調雄黃少許搗爛,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④治外傷出血:㈠犁頭草適量,搗爛,敷傷處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㈡芋頭七,研末,撒布患處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
⑤治蛇咬傷:鮮犁頭草全草,洗凈,搗爛敷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
⑥治面頸生癬:犁頭草適量,用醋磨涂患處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

⑦治胼胝:鮮犁頭草塊莖,搗爛敷之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犁頭尖

英文名

Rhizome of Common Typhonium

別名

芋頭草、小野芋、犁頭草、大葉半夏、犁頭七、土半夏、三角青、山半夏、小獨腳蓮、土巴豆、藥狗丹、芋頭七、金半夏、野附子、百步大興安嶺原、獨腳蓮、耗子尾巴、山茨菇、犁頭半夏、三步鏢、三角蛇、坡芋、觀音芋、野芋蛋、野芋荷

出處

出自《本草求原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天南星科植物犁頭尖的塊莖及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yphonium divaricatum (L.) Decne.[Arum divaricatum L.]

采收和儲藏:隙秋季采挖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原形態

犁頭尖,多年生草本。塊莖近球形、橢圓形,直徑1-2cm,褐色,具環節,節間有黃色根跡,頸部生長1-4cm的黃白色纖維狀須根,散生疣凸狀芽眼。幼株葉1-2,葉片深心形、卵狀心形至戟形,長3-5cm,寬2-4cm,多年生植株葉4-8枚,葉柄長20-24cm,基部鞘狀,淡綠色,上部圓柱形,綠色;葉片戟狀三角形,綠色,長約13cm,寬約8cm;中肋2面稍隆起,側脈3-5對,最下1對基出。花序柄單1,從葉腑抽出,長9-11cm,淡綠色,圓柱形,直立;佛焰苞管部綠色,卵形,長1.6-3cm,粗0.8-1.5cm,檐部綠紫色,卷成長角狀,長12-18cm,盛花時展開,后仰,卵狀長披針形,寬4-5cm,中部以上驟狹成帶狀下垂,先端旋曲,內面深紫色,外面綠紫色;肉穗花序無柄;雌花序圓錐形,長1.5-3mm,粗3-4mm;中性花序長1.7-4cm,下部長具花連花粗4mm,無花部分粗約1mm,淡綠色;雄花序長4-9mm,粗約4mm,橙黃色;附屬器具強烈的糞臭,長10-13cm,鼠尾狀,近直立,下部1/3具疣皺,向上平滑;雌花子房卵形,黃色柱頭盤狀具乳突,紅色;‘雄花雄蕊2,無柄,紅室2,長圓狀倒卵形;中性花線形,兩頭黃色,腰部紅色,長約4mm。漿果卵圓形。種子球形。花期5-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地邊、田頭、草坡、石隙
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,塊莖長圓錐形,直徑為0.3-1cm,表面褐色,栓皮薄,不易剝落,稍有皺紋。芽痕多貪薇一側,須根痕扁布全體,并有多數外凸的珠芽良。

顯微鑒別,塊莖橫切面:木栓層較薄,僅有4-5層細胞,木栓細胞方形、長方形或扁平,排列不整齊。薄壁組織中可見大量分生組織,薄壁細胞均棄滿淀粉粒。粘液細胞多分布于近木栓層的數層薄壁細胞間,明顯大于薄壁細胞,直徑60-180μm.

化學成分

塊莖含生物堿(alkaloids)和甾醇(sterol)。

藥理作用

毒副反應:小鼠腹腔注射犁頭尖全草的氯信提取物1g/kg,出現肌肉張力增加,活支國減少,呼吸困難及神經系統癥狀。200目細粉20%西南犁頭尖(Typhonium omeiense H.Li)塊莖粉混懸液滴兔眼0.1ml,保留2min后用生理鹽水沖洗,1h后出現紅腫、小水泡,表明對眼結膜有刺激性,但在1-2天后能恢復政黨人識服后會引起口腔粘膜起泡,舌、喉麻辣、頭暈、嘔吐等。可立即含漱及內服生姜汁和米醋,或服蛋清、面糊和大量糖水或靜滴葡萄糖鹽水,腹部劇痛可注射嗎啡,出現驚劂可注射鎮靜劑,繼服溴化鉀或吸入乙醚。

性味

味苦;辛;性溫;有毒

歸經

肝;脾經

功能主治

解毒消腫;散瘀止血。主癰疽疔瘡;無名腫毒;瘰疬;血管瘤;毒蛇咬傷;蜂螫傷;跌打損傷;外傷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磨涂;或研末撒。

禁忌

本品有毒,一般外用,不作內服。孕婦禁服。誤食會出現舌、喉麻辣,頭暈,嘔吐等中毒癥狀。

復方

①治跌打損傷:一、鮮犁頭草塊莖,去外皮,切一片包鹽菜葉或桂圓肉服下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二、鮮犁頭尖全草適量,加黃酒少許,搗爛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②治瘰疬:犁頭草適量,生鹽少許,共搗爛,敷患處。(《廣民間常用草藥幻③洽蛇頭疔:犁頭尖鮮塊莖,調雄黃少許搗爛,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④治外傷出血:一、 頭草適量,搗爛,敷傷處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二、芋頭七,研未,撒布患處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⑤治蛇咬傷:鮮犁頭草全草,洗凈。搗爛敷,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⑥治面頸生癬:犁頭草適量,用醋磨涂患處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⑦治胼低:鮮犁頭草塊莖,搗爛敷之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
各家論述

1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散大瘡,消惡毒,去腐肉生新,又能止血。治魚口便毒,捶爛醋煮敷之,冷則又換。

2.《陸川本草》:止血散毒。治乳癰,金瘡出血。

3.《實用中草藥》:叼削中解毒,散瘀止血。治外傷出血,蛇頭療,癬瘡,蛇咬傷,跌打損傷,血管瘤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