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六月寒
別名
來源
馬鞭草科蕕屬植物三花蕕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盛花期采收,鮮用或陰干。
性味
辛,溫。
功能主治
發表散寒,宣肺止咳,活血調經。用于感冒咳嗽,慢性支氣管炎,百日咳,通經,產后腹痛;外用治刀傷,燒燙傷,毒蛇咬傷。
用法用量
2~4錢;外用適量,研粉、油調敷,或鮮葉搗爛敷患處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六月寒
別名
大風寒草、紅花野芝麻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路邊梢、化骨丹、野芝麻(《陜西中草藥》),蜂子草(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)。
出處
《開寶本草》
來源
為馬鞭草科植物三花蕕的全草。春末、夏初采收。
原形態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約80~100厘米。莖被白色柔毛,嫩枝四棱形。葉對生,寬卵形,長約3厘米,寬約2.5厘米,邊緣有粗鋸齒,被白色柔毛;葉柄長約7毫米。聚傘花序腋生;萼鐘狀,4裂,裂片卵形,先端尖,被柔毛;花冠淡紫紅色,5裂,左右對稱,上面4裂片相等,最下1片較大,且具紫紅色斑點;雄蕊4,2強,伸出;子房4室,花柱細長,較雄蕊為長,先端2歧。蒴果,4裂,為宿萼所包。花期4~5月。
生境分部
多生于山坡下部灌叢草地。分布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性味
《陜西中草藥》:"辛微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解表宣肺。治外感頭痛,咳嗽,外障目翳,燙傷。
①《天寶本草》:"散寒清火,治諸疼,外障目翳,諸般咳嗽。"
②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:"發表散寒,宣肺止咳。治風寒咳嗽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~3錢。外用:搗敷。
復方
①治百日咳:六月寒三錢,五皮草四錢,兔耳風四錢,肺筋草四錢,青蛙草五錢。各藥先經蜜炒,然后以水煎煮。一日作三次服完,藥渣重煎,可再供一日服用。(《藥學通報》7(8):276~276,1959)
②治燙傷:路邊梢研粉,調香油或蛋黃油敷。若有潰爛,可加冰片少許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③治已潰的淋巴結結核:路邊梢鮮葉適量,搗爛加白糖外敷;或干葉研粉,凡士林調敷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六月寒
英文名
Herb of Threeflower Bluebeard
別名
大風寒草、紅花野芝麻、野薄荷、路邊梢、化骨丹、野芝麻、蜂子草、山卷蓮、野荊芥、黃剌泡、風寒草、金線風
出處
出自《天寶本草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三花蕕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.
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、洗凈、曬干或鮮用。
原形態
直立亞灌木,高15-70cm。常自基部分枝。枝四方形,密生灰白色向下彎曲的柔毛。單葉對生;葉柄長0.2-1.5cm;葉片紙質,卵形致工卵形,長1.5-4cm,寬1-3cm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邊緣具規則鋸齒,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,背面尤密集。聚傘花序腋生,花序梗長1-3cm;通常3花,偶為1或5花;花柄長3-6mm,具錐形細小苞片;花萼鐘狀,5裂,裂片披針形,長8-9mm,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;花冠紫紅色至淡紅色,先端5裂,二唇形,裂片全緣,長1.1-1.8cm ,下唇中裂片較大,圓形,外面被疏柔毛和腺點;雄蕊4,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;子房先端被柔毛。蒴果成熟后四瓣裂,果瓣無翅,倒卵狀舟形,表面密被糙毛及凹凸網紋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550-2600m的山坡、平地、水溝邊及河邊。
資源分布:分布四川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北、江西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微苦;平
歸經
肺經
功能主治
疏風解表;宣肺止咳。主感冒;咳嗽;百日咳;外障目翳;水火燙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或研末調敷。
各家論述
1.《天寶本草》:散寒清火,治諸疼,外障目翳,諸般咳嗽。
2.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刪》:發表散寒,宣肺止咳。治風寒咳嗽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