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六方藤
別名
來源
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六方藤Cissus hexangularis Thorel ex Planch.,以藤入藥。全年可采,曬干或鮮用。
性味
微苦,涼。
功能主治
祛風活絡,散瘀活血。用于風濕關節痛,腰肌勞損,跌打損傷。
用法用量
0.5~1兩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華本草》:六方藤
英文名
root of Wingedstem Treebine
別名
五儉藤、山坡瓜藤、攔河藤、散血龍、方莖寬筋藤、六骨春筋藤、抽筋藤、軟筋美、軟筋藤、復方藤。
出處
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翅莖白粉藤的藤莖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ssus hexangularis Thorel ex Planch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藤莖,應在離地面20cn處割取,去掉葉片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翅莖白粉藤 攀援灌木,高3-7m。小枝粗壯,有翅狀的棱6條,干時淡黃色,節上常收縮;卷須不分枝,與葉對生,無毛,長達10cm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-6cm;葉片紙質,卵狀三角形,長6-10cm,寬4.5-8cm,先端驟收狹而漸尖,基部近截平,鈍形或微心形,邊緣有疏離的小齒。傘形花序與葉對生,具短梗,長2-4cm,由聚傘花序組成;花梗長3-7mm,被乳突狀微毛;花萼杯狀,無毛;花瓣長圓形,長2.5-3mm;雄蕊4;花盤波狀4淺裂;子房2室,無毛。漿果卵形,長約9mm,寬6-7mm。有種子1顆。花期9-11月,果期10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山地疏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栽培
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半蔭蔽的環境,怕嚴寒。月平均溫度在25℃以上時,生長迅速;月平均溫低于15℃,絕對低溫為9-4℃時,生長逐漸處于停滯,短期霜凍,生長亦逐漸處于停滯,因短期霜凍時,生長點和嫩葉受害而枯萎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以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好。
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。于春季3-4月,選擇健壯二年生枝條,剪成長15cm左右的插穗直接插于苗床上,行珠距15cm×3-4cm,斜插,插后壓緊,澆水保濕,1個月左右,長很出葉時移植。按行株距150cm×100cm開穴定植,每穴栽2-3株,稍壓緊,澆足定根水。
性味
辛;微苦;涼
歸經
腎;肝經
功能主治
祛風除濕;活血能絡。主風濕痹痛;腰肌勞損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煎水洗。
各家論述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味微苦;性涼。有祛風活絡、散瘀活血的功能。用于風濕關節痛,腰肌勞損,跌打損傷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