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
藥材基源: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hukrasia tabularis A.Juss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;挖取根部,剝取根皮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麻楝 喬木,高達30m。枝赤褐色,無毛,有蒼白色皮孔。通常為偶數羽狀復葉,長30-50cm,無毛;小葉10-16,互生,紙質,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長7-12cm,寬3-5cm,先端漸尖或尾尖,基部偏斜而圓,全緣,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。花兩性,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,總花梗短,長約為葉之半,近無毛;花梗短,具節;苞片線形,長達1cm,早落;花萼淺杯狀,5-6裂,裂齒短而鈍,外面略被極短柔毛;花瓣4-5,黃色或略帶紫色,長圓形,長1.2-1.5cm,外面中部以上被極稀疏的短柔毛;雄蕊管圓筒形,長9-10mm,無毛,先端近平截,花藥10;子房具柄,略被緊貼的短硬毛,花柱被毛,柱頭頭狀。蒴果灰黃色或褐色,近球形或橢圓形,長約4cm,寬3.5-4cm,先端凸尖,無毛,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疣點。種子扁平,橢圓形,直徑約5mm,具膜質的翅,連翅長1.2-2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500-1030m的山坡、山谷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疏風清熱。主感冒發熱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-10g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