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麻花
別名
烏麻花(《千金方》)。
出處
《別錄》
來源
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株花枝。
化學成分
雌花花穗分泌的樹脂含大麻酚、四氫大麻酚、大麻二酚等麻醉性物質,其中四氫大麻酚活性最強,大麻二酚次之,大麻酚最小。大麻樹脂尚含大麻二酚酸、大麻葛酚和反式桂皮酸;此外,樹脂還含膽堿、胡蘆巴堿、蕈毒堿;又含精氨酸、組氨酸等氨基酸。
麻花水汽蒸餾,約得揮發油0.5%,其中含丁香油酚、α-蒎烯、β-蒎烯、莰烯、α-松油烯、γ-松油烯、β-水芹烯、芳樟醇、氧化反式芳樟醇、香檜烯、α-芹子烯、β-金合歡烯、α-佛手柑油烯、姜黃烯、氧化石竹烯等。
另含哌啶,是惡臭物質,野生大麻惡臭特甚,即因多含哌啶之故。
麻花尚含抗菌成分,參見"麻葉"條。
藥理作用
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
大麻或稱印度大麻(主要為雌花花穗及少量果實、小葉及細莖部分)對人的精神狀態有特殊影響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,可因劑量、給藥途徑及用藥時的特殊環境而有不同,特別與個性有很大關系,吸食后或思潮起伏、精神激動、自覺欣快:或沉湎憂郁、驚惶失措。較大劑量常多生幻覺,長期服用,則精神墮落,嚴重喪失工作能力。這些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的四氫大麻酚所引起,久用可產生耐受性,甚至可以耐受比致死量還大的劑量,停藥時并不產生戒斷現象。內服時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產生與吸入時相同程度的作用,而且作用發生也較慢,可能是有效成分被消化液破壞,也可能通過肝臟時被破壞一部分所致。Δ9-THC對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既有興奮又有抑制,動物的自發活動受到抑制,但給予外界刺激則其反應卻更為敏感,對于巴比妥類的睡眠時間有延長作用,但對苯丙胺引起的自發活動增加卻也有協同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抗傷害(止痛)作用(熱板法)。
②抗菌作用
歐產大麻有抗菌作用,其有效成分為酸性,帶有酚性或羧基基團的非結晶物質,難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醚、石油醚等溶媒中。1:150000時能抑制結核桿菌,而對革蘭氏陰性的大腸-傷寒菌屬、綠膿桿菌、變形桿菌無效。全血、血漿、血清可部分滅活此成分而降低其抗菌效力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,此成分在1:100濃度時,可立即殺死之;1:10000濃度時則需8小時。臨床上可用于口腔、耳鼻喉、皮膚之消毒。
毒性
對小鼠半數致死量為(毫克/公斤):42.5(靜脈注射)、455(腹腔注射)、482(灌胃);對大鼠的半數致死量則分別為:28.6、373及666。中毒癥狀表現為運動失調,反射亢進,繼之發生抑制,翻正反射消失,呼吸困難,以至死亡。死后解剖發見肺充血水腫,其他器官未見明顯異常。
性味
苦辛,溫,有毒。
①《吳普本草》:"雷公:辛,無毒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味苦,微熱,無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風,活血。治風病肢體麻木,遍身苦癢,婦女經閉。
①《藥性論》:"治遍身苦癢,逐諸風惡血,主女人經候不通。"
②《綱目》:"治健忘及金瘡內漏。"
禁忌
①《吳普本草》:"畏牡蠣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蟅蟲為使。"
復方
①治風病麻木:麻花四兩,草烏一兩,炒存性,為末,煉蜜調成膏,每服三分,白湯調下。(《綱目》)
②治瘰疬:麻花、艾各等分,合搗作炷,灸疬子一百壯。(《千金方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麻花
別名
麻勃、烏麻花
出處
出自《名醫別錄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花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nnabis sativa L.
采收和儲藏:5-6月花期時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一年生草本,高l-3m。莖直立,表面有縱溝,密被短柔毛,皮層富纖維,基部木質化。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,全裂,裂片3-11枚,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,兩端漸尖,邊緣具粗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粗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;葉柄長4-15cm,被短綿毛;托葉小,離生,披針形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,頂生或腋生;雄花具花被片5,雄蕊5,花絲細長,花藥大;雌花簇生于葉腋,綠黃色,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,花被小膜質,雌蕊1;于房圓球形,花柱呈二歧。瘦果卵圓形,長4-5mm,質硬,灰褐色,有細網狀紋,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。花期 5- 6月,果期 7一 8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也有半野生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。
化學成分
二羥基大麻酚(cannabitriol)[1],大麻酚(cannabinol),大麻二酚(cannabidol)[2],芹菜素(apigenin),木犀草素(luteolin),牡荊素(vitexin),大波斯菊甙(cosmosiin)[3]。花粉含植物凝血素(lectin)[4]。
花的揮發油含長葉烯(longifolene),隴ICP備18004269號-1 烯環氧化物(hunu-lene epoxide)Ⅰ、Ⅱ,丁香烯醇(caryophyllenol),1,8(9)-間(艸孟)二烯-5-醇[1,8(9)-m-menthadien-5-ol][5],異丁香烯(isocaryophyl-lene),3,7(11)-芹子二烯,[3,7(11)selinadinene],4(14),7(11)-芹子二烯[4(14),7(11)-selinadiene],α-蒎烯(α-pinene),β-蒎烯(β-pinene),樟烯(camphene),對聚傘花素(p-cymene),α-水芹烯(α-phellandrene),β-水芹烯,月桂烯(myrcene),α-松油烯(α-terpinene),檸檬烯(himomene),須式-羅勒烯(cis-coimene),反式-羅勒烯,異松油烯(terpinolene),反式-α-香柑油烯(α-bergamo-tene),β-葎草烯(β-humulene),β-金合歡烯(β-farnesene),α-芹子烯(α-selinene),β-芹子烯[6]。
藥理作用
1.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大麻或稱印度大麻(主要為雌花花穗及少量果實、小葉及細莖部分)對人的精神狀態有特殊影響,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吸毒品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,可因劑量、給藥途徑及用藥時的特殊環境而有不同,特別與個性有很大關系,吸食后或思潮起伏、精神激動、自覺欣快;或沉涸優郁、驚惶失措。較大劑量常多生幻覺。長期服用,則精神墮落,嚴重喪失工作能力。這些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的四氫大麻酚(簡稱Δ- THC)所引起,久用可產生耐受性,甚至可以耐受比致死量還大的劑量,停藥時并不產生戒斷現象。內服時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產生與吸人時相同程度的作用,而且作用發生也較慢,可能是有效成分被消化液破壞,也可能通過肝臟時被破壞一部分所致。大麻吸毒在國外是嚴重的社會問。 Δ- THC對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足既有興奮又有抑制,動物的自發活動受到抑制,但給予外界刺激則其反應卻更為敏感,對于巴比妥類的睡眠時間有延長作用,但對苯丙胺引起的自發活動增加卻也有協同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抗傷害(止痛)作用(熱板法)。
2.抗菌作用 歐產大麻有抗菌作用,其有效成分為酸性,帶有酚性或羧基基團的非結晶物質,難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醚、石油醚等溶媒中。1∶150000時能抑制結核桿菌,而對革蘭氏陰性的大腸一傷寒菌屬、綠膿桿菌、變形桿菌無效。全血、血漿。血清可部分滅活此成分而降低其抗菌效力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,此成分在1∶100濃度時,可立即殺死之;1∶10000濃度時則需8小時。臨床上可用于口腔、耳鼻喉、皮膚之消毒。
毒性
毒性ΔTHC對小鼠半數致死量為(mg/kg):42.5(靜脈注射)、455(腹腔注射)、482(灌胃);對大鼠的半數致死量則分別為:28.6、373及666。中毒癥狀表現為運動失調,反射亢進,繼之發生抑制,翻正反射消失,呼吸困難,以至死亡。死后解剖發見肺充血水腫,其他器官來見明顯異常。
性味
苦;辛;性溫;有毒
功能主治
祛風;活血;生發。主風病肢體麻木;遍身瘙癢;婦女經閉
禁忌
1.《吳普本草》:畏牡蠣。
2.《藥性論》:蟲為使。
復方
①治風病麻木:麻花四兩,草烏一兩,炒存性,為未,煉蜜調成膏,每服三分,白湯調下。(《綱目》)②治瘰疬:麻花、艾各等分,合搗作炷,灸疬子一百壯。(《千金方》)
各家論述
1.《藥性論》:治遍身苦癢,逐諸風惡血,主女人經候不通。
2.《綱目》:治健忘及金瘡內漏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