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馬纓花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馬纓花

別名

密筒花、紅山杜鵑、麻力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映山紅(《貴州藥植名錄》),蒼山杜鵑(《廣西植物名錄》)。

出處

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
來源

杜鵑花科植物馬纓杜鵑的花。春、夏采集。鮮用或陰干。

原形態

常綠喬木,高3~8米。樹皮棕色,呈不規則片狀剝裂.葉互生;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10~15厘米,寬3~4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邊全緣而微波狀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棕色,密被黃棕色絨毛。花多數簇生于枝頂,成傘形花序式的總狀花序;花大而美麗,紫紅色,花冠漏斗狀,直徑3~5厘米。蒴果圓柱形,有五棱.被黃棕色絨毛。花期春季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山坡、路旁、村邊的灌木叢中。分布西南地區。

性味

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苦,涼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

①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清熱拔毒,止血,調經。治骨髓炎,消化道出血,衄血,咯血,月經不調。"

②《貴州藥植名錄》:"治紅崩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~5錢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馬纓花

別名

馬銀花、密筒花、紅山茶

出處

出自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馬纓杜鵑的花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.[R.Arboreum Smith subsp.delavay(Franch.)Chamberlain;R.Pilovithanum Balf·f·et W.W.Smit」

采收和儲藏:春季采收,鮮用或陰干。

原形態
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3-12m。枝條粗堅,直立,初生有叢卷毛。樹皮棕色,呈不規則片狀剝落。芽卵圓形,芽鱗多數,里面密被白色絨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2cm,有腺點;葉片厚革質,簇生枝端,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7-15cm,寬2-5cm,先端鈍或短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全緣而微波狀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棕色,密被黃棕色絨毛,中脈和側脈顯著凹下,側脈14-18對。花序多花密集,有花10-20朵,簇生于枝端,成傘形狀總狀花序,花序軸密被紅褐色絨毛;苞片厚,橢圓形,有短尖頭;花萼小,長約2mm,5裂,裂片闊三角形,被絨毛和腺毛;花冠鐘形,大而美麗,紫紅色,長4-5cm,直徑3-5cm,5裂,裂片先端凹缺,基部里面有5個蜜腺囊;雄蕊10,長短不一,長2-4cm,花絲無毛;雌蕊長3.5-4.5cm,子房1,圓錐形,密被淡黃色至紅棕色絨毛。蒴果長圓柱形,長1.8cm,有5棱,成熟時5縱裂,被黃棕色絨毛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200-3200m的山坡、路旁、村邊等灌木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

性味

苦;性涼;小毒

歸經

肝;腎經

功能主治

清熱解毒;涼血止血。主骨髓炎;消化道出血;咯血;衄血;崩漏;月經不調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9-15g。

各家論述

1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清熱拔毒,止血,調經。治骨髓炎,消化道出血,衄血,咯血,月經不調。

2.《貴州藥植名錄》:治紅崩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