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馬藺
別名
馬蓮、蠡實、馬藺花
來源
為鳶尾科鳶尾屬植株馬藺Iris lactea Pall. var. chinensis (Fisch.)Koidz. [I. pallasii Fisch. var. chinensis Fisch.],以花、種子及根入藥。夏季花盛開時采花,陰干備用;秋季摘取成熟果實,曬干,搓下種子,除去雜質即得,在同一季節可挖根,洗凈,切段曬干備用。
原形態
多年生草本,根狀莖短而粗壯,有多數堅韌而垂直入地的細根。葉基生,成叢,有殘存纖維狀葉鞘,葉片條形,革質,堅韌,兩面有突起的平行脈數條,綠色,基部略紅褐色。4~5月間,花葶從葉叢間生出,有花1~3朵,每花有一條狀披針形苞片;花被藍紫色,莖約6厘米;外輪3片匙形,向外彎曲,長約4.5厘米,中部有黃色紋,內輪3片倒披針形,直立,長5~6厘米;花柱3,先端2裂,花瓣狀。朔果紡錘形,有3棱,先端具一尖喙。種子形狀不規則,有棱,棕褐色,光滑。
生境分部
生于原野、路旁。也有栽培。我國大多數省去有分布。
藥理作用
2、對家兔無抗排卵作用。
3、對家兔子宮內膜轉化實驗:馬藺子醇浸膏無黃體酮樣作用,可使幼兔子宮內膜處于增殖期;而對照組(用黃體酮組)則使子宮內膜處于分泌期。
4、馬藺子的種皮醇浸膏對小鼠有抗著床,而種仁則無明顯的抗著床作用。
性味
花:咸、酸、苦,微涼。
種子:甘,平。
根:甘,平。
功能主治
花:清熱涼血,利尿消腫。用于吐血,咯血,衄血,咽喉腫痛,小便不利,泌尿系感染;外用治癰癤瘡瘍,外傷出血。
種子:涼血止血,清熱利濕。用于吐血,衄血,功能性子宮出血,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,骨結核,小便不利,疝痛;外用治癰腫,外傷出血。
根:清熱解毒。用于急性咽炎,傳染性肝炎,痔瘡,牙痛。
用法用量
花0.5~1.5錢;種子、根1~3錢。
復方
骨結核:馬藺子,炒干研粉,每服5~7克,每日3次,小兒酌減。外用馬藺子粉2份,凡士林5份,共攪勻成膏,涂患處。用藥時間最長8個月,最短2個月。對淋巴結結核亦有一定效果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華本草》:馬藺
別名
旱蒲、馬帚、劇草、三豎、豕首、荔、馬薤、蠡草、高誘注,馬蓮、鐵掃帚、箭桿風
出處
1.《本經》有“蠡實”條,即馬藺之種子,如《本草圖經》載:“蠡實,馬藺子也……(馬藺)葉似韭而長厚,三月開紫碧花,五月結實作角,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,根細長通黃色,人取以為刷。”并附冀州蠡實圖。
2.《綱目》進一步補述其特征:“蠡草生荒野中,就地叢生,一本二三十莖,苗高三四尺,葉中抽莖,開花結實。”《綱目》所述與冀州蠡實圖完全相符。
歷代本草所載蠡實之原植物,
來源
藥材基源: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ris lactea Pall.var.chinensis(Flsch.)Koidz.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扎把曬干或鮮用。
原形態
馬藺 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根莖木質化,粗壯,斜升,近地面有大量呈纖維狀的老葉葉鞘。須根粗長,黃白色。葉簇生,堅韌,近于直立;葉片條形,長40-50cm,寬4-6mm,先端漸尖,全緣,基部套褶;無中脈,具多數平行脈。花莖先端具苞片2-3片,內有2-4花;花梗長3-6cm;花淺藍色、藍色、藍紫色,花直徑5-6cm,花被裂片6,2輪排列,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;雄蕊3,花藥黃色;子房長3-4.5cm,直徑1-1.4cm,花柱分枝扁平,拱曲,先端2裂。葫果長圓柱狀,長4-6.3cm,直徑1-1.3cm,有明顯的6條縱棱,先端具喙。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,黑褐色。花期5-7月,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荒地、山坡草地或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微甘;微寒
歸經
腎;膀胱;肝經
功能主治
清熱解毒;利尿通淋;活血消腫。主喉痹;淋濁;關節痛;痛疽惡瘡;金瘡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-9g;或絞汁。外用:適量,煎湯熏洗。
禁忌
脾虛便溏者慎服。《別錄》:“多服令人溏泄。”
復方
《禮記月令》:“仲冬荔挺出”,鄭玄注云:“荔,馬薤也”。馬有大義,荔似薤而大,故名。《本草圖經》:“馬藺子北人訛為馬楝子,《廣雅》云,′馬薤,荔也′。高誘云:′荔挺出,荔革挺出也′。講《禮》者不識,呼為荔挺,又作馬莧,并誤矣,馬莧亦名豚耳,即馬齒也。”然《廣雅疏證》云:“荔草又名荔挺也……莛、挺古同聲而通用,《說文》云:′蓮,莖也′。荔草抽莖作花,因謂之荔莛矣。”《綱目》:“《爾雅》云,奔(音瓶),馬帚也,此即荔草,調其可為馬刷,故名。今河南北人呼為鐵掃帚,是矣。”《顏氏家訓》云:“人或種于階庭,呼為旱蒲。”《廣雅疏證》云:“蓋荔草似蒲而生旱地,故以為名。”又云:“案蠡、藺、荔一聲之轉……馬荔猶馬藺也。”馬藺又轉為馬蓮。其果三棱,而有三豎之名。
各家論述
1.《日華子》:“馬藺,亦可蔬菜食,莖、葉同用。”2.《本草圖經》:“今陜西諸郡及鼎、澧州亦有之,近京尤多。葉似薤而長厚,三月開紫碧花,五月結實作角子,如麻木而赤色有棱,根細長,通黃色,人取以為刷。三月開花,五月采實,并陰干用。《說文》云:荔似蒲而小,根可為刷。《廣雅》云:馬藺,荔也。蔡邕、高誘云:荔以挺出,然則鄭以荔挺為名,誤矣。此物河北平澤率生之,江東頗多,種于階庭,但呼為旱蒲,故不識馬藺。其花、實皆入藥。《列仙傳》:寇先生者,宋人也,好種荔,食其葩實焉。今山人亦單服其實,云大溫,益下,甚有奇效。崔元亮治喉痹腫痛,取荔花、皮、根共十二分,以水一升,煮取六合,去滓含之,細細咽汁,差止。”3.《本草衍義》:“蠡實,陶隱居云:方藥不復用,俗無識者,《本經》諸家所注不相應,若果是馬藺,則《日華子》不當更言亦可為蔬菜食。蓋馬藺,其葉馬、牛皆不食,為才出土葉已硬,況又無味,豈可更堪人食也。今不敢以蠡實為馬藺子,更俟博識者。”
備注
與馬藺同等入藥的同屬植物尚有:1.銳果鳶尾 Irisgoniocarpa Baker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2.喜鹽鳶尾 I.halophila Pall.又名:E 《中藥大辭典》分布于甘肅、新疆。
3.白花馬藺 I.lactea Pall.分布于吉林、內蒙古、青海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