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茉莉花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茉莉花

別名

小南強(《清異錄》),柰花(《丹雜錄》),鬘華(《群芳譜》),木花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。

出處

《綱目》

來源

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。7月前后花初開時,擇晴天采收,曬干。貯存干燥處。

原形態

茉莉(《綱目》),又名:末利(《南方草木狀》),抹厲(《洛陽名園記》),沒利(《溪詩集》),末麗(洪邁)。

常綠灌木。幼枝圓柱形,被短柔毛或近無毛。單葉對生;闊卵形或橢圓形,有時近倒卵形,長4.5~9厘米,寬3.5~5.5厘米,先端短尖或鈍,基部楔形或心形,全緣,下面脈腋有黃色簇生毛;葉柄長約3~7毫米。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,通常有花3朵;總花梗長1~3厘米,被柔毛;花柄粗壯,長5~10毫米,被柔毛;花白色芳香;花萼管狀,裂片8~10,線形,被柔毛或無毛;花冠管細,裂片橢圓形,先端鈍;雄蕊2,著生于花冠管內;子房2室,每室有胚珠2顆。花期6~11月。花后通常不結實。

生境分部

多栽培于濕潤肥沃土壤中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產江蘇、四川、廣東等地。

性狀

干燥的花,長1.5~2厘米,直徑約1厘米,鮮時白色,干后黃棕色至棕褐色,冠筒基部的顏色略深;末開放的花蕾全體緊密疊合成球形,花萼管狀,具細長的裂齒8~10個,外表面有縱行的皺縮條紋,被稀短毛;花瓣片橢圓形,先端短尖或鈍,基部聯合成管狀。氣芳香,味澀。以純凈、潔白者為佳。

化學成分

鮮花含油率一般為0.2~0.3%,主要成分為苯甲醇及其酯類、茉莉花素、芳醇、安息香酸芳樟醇酯。

性味

辛甘,溫。

①《綱目》:"辛,熱,無毒。"
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辛,性熱,無毒。"

③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辛甘,溫。"

④《飲片新參》:"苦微甘。"

功能主治

理氣,開郁,辟穢,和中。治下痢腹痛,結膜炎,瘡毒。

①《本草再新》:"能清虛火,去寒積,治瘡毒,消疽瘤。"
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和中下氣,辟穢濁。治下痢腹痛。"

③《飲片新參》:"平肝解郁,理氣止痛。"

④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洗眼,治結膜炎。"

⑤《四川中藥志》:"用菜油浸泡,滴入耳內,治耳心痛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5~1錢;或泡。外用: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茉莉花

別名

白末利;小南強;奈花;鬘華、末梨花

出處
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
1.《本經逢原》:茉莉花,古方罕用,近世白痢藥中用之,取其芳香散陳氣也。

2.《本草正義》:茉莉,今人多以和入茶茗,取其芳香,功用殆與玫瑰花、代代花相似,然辛熱之品,不可恒用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Jasminum sambac(L.) Ait.

采收和儲藏:夏季花初開時采收,立即曬干或烘干。

原形態

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達3m。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,有時中空,疏被柔毛。葉對生,單葉;葉柄長2-6mm,被短柔毛:具關節。葉片紙質,圓形、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,長4-12.5cm,寬2-7.5cm,兩端圓或鈍,基部有時微心形,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,其余無毛。聚傘花序頂生,通常有花3朵,有時單花或多達5朵;花序梗長1-4.5cm,被短柔毛,苞片微小,錐形;花梗長0.3-2cm;花極芳香;花萼無毛或疏被短柔毛,裂片線形;花冠白色,花冠管長0.7-1.5cm,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。果球形,徑約1cm,呈紫黑色。花期5-8月,果期7-9月。

生境分部

我國南方各地廣為栽培。原產印度。

栽培

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、濕潤。以富含腐殖質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為好。

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。7~8月栽種,截取長15~20cm,帶有2~3個芽的枝條,斜插于苗床,保持苗床濕潤,溫度在25 ~35℃,約1個月生根。按行、株距1m×1m定植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花多呈扁縮團狀,長1.5-2cm,直徑約1cm。花萼管狀,有細長的裂齒8-10個。花瓣展平后呈橢圓形,長約1cm,寬約5mm,黃棕色至棕褐色,表面光滑無毛,基部連合成管狀;質脆。氣芳香,味澀。以朵大、色黃白、氣香濃者為佳。

化學成分

花香成分主要有芳樟醇(linalool),乙酸苯甲酯(benzyl acetate)須式-丁香烯(cis-caryophyllene)[1,2],乙酸3-己烯酯(3-hyexenyl acetate),苯甲酸甲酯(methyl benzoate)[1],順-3-苯甲酸己烯酯(cis-3-hexenyl benzoate),鄰氨基苯甲酸甲酯(methyl anthranilate),吲哚(indole)[2],順式-茉莉酮(cis-jasmone),素馨內酯(jasminelactone)及茉莉酸酸甲酯(methyl jas-monate)[3]等數十種。從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’-去氧迎春花甙元(9’-deoxyjasminigenin),迎春花甙(jasminin)和8,9-二氫迎春花甙(8,9-dihydrojasminin)[4]。

性味

辛;微甘;性溫

歸經

脾;胃;肝經

功能主治

理氣止痛;辟穢開郁。主濕法中阻;胸膈不舒;瀉痢腹痛;頭暈頭痛;目赤;瘡毒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場,3~10g;或代茶飲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。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再新》:能清虛火,去寒積,治瘡毒,消疽瘤。

2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和中下氣,辟穢濁。治下痢腹痛。

3.《飲片新參》:平肝解郁,理氣止痛。

4.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洗眼,治結膜炎。

5.《四川中藥志》:用菜油浸泡,滴入耳內,治耳心痛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