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貓爪草功效

《中國藥典》:貓爪草

英文名

RADIX RANUNCULI TERNATI

來源
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. 的干燥塊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

性狀

本品呈紡錘形,多5~6個簇生,形似貓爪,長3~10mm,直徑2~3mm,頂端有黃褐色殘莖或莖痕。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,久存色澤變深,微有縱皺紋,并有點狀須根痕和殘留須根。質堅實,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,空心或實心,粉性。氣微,味微甘。

鑒別

本品橫切面:表皮細胞切向延長,黃棕色,有的分化為表皮毛,微木化。皮層為20~30列細胞組成,壁稍厚,有紋孔;內皮層明顯。中柱小,中柱鞘為 1~2 列薄壁細胞;木質部、韌皮部各2 束,間隔排列。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。

性味

甘、辛,溫。

歸經

歸肝、肺經。

功能主治

散結,消腫。用于瘰疬未潰、淋巴結結核。

用法用量

15~30g,單味藥可用至120g。

貯藏

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

摘錄

《中國藥典》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貓爪草

別名

小毛茛

來源

毛茛科毛茛屬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.,的塊根。秋冬采挖,去須根,洗凈曬干。

性味

辛、苦,平。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

解毒,散結。用于肺結核,淋巴結結核,淋巴結炎,咽喉炎。

用法用量

0.5~1兩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貓爪草

出處

《中藥材手冊》

來源

為毛茛種植物小毛茛的塊根。全年可采,根挖出后,剪去莖部及須根,曬干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小草本。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細柔毛,后變禿凈或稍具柔毛。塊根肉質,紡錘形,常數個聚集。莖高5~15厘米,具分枝;基生葉為3出復葉或3深裂,小葉片卵圓形或闊倒卵形,長0.5~1.5厘米,寬0.5~1厘米,先端3淺裂或齒裂,基部楔形,有時裂成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中央裂片較兩側者略大;具葉柄,柄長3~6厘米,基部擴大,邊緣膜質;莖生葉互生,通常無柄,3裂,裂片線形,長約1.5厘米,寬約1毫米。花單生于莖端,與葉對生,直徑達1.5厘米,花柄長0.5~2厘米,有短細毛:萼片5,長圓形或倒卵形,膜質,綠色,邊緣淡黃色,向下反曲,外有細毛;花瓣5,闊倒卵形,黃色,無毛;雄蕊多數,花藥長圓形,縱裂,花絲扁平;心皮多數,離生,叢集于膨大的花托上;柱頭短小,單一。聚合果球形;瘦果扁卵形,細小,表面淡棕色,平滑,頂端有短喙。花期4~5月。果期5~6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田邊、路旁、洼地及山坡草叢中。分布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廣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產河南、江蘇、浙江、廣西等地。

性狀

干燥的塊根呈紡錘形,常數個簇生一起,形似貓爪,全長約1厘米余。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,有點狀須根痕,有的尚有須根殘留;上端有黃棕色殘莖或莖痕,質堅實,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,實心或空心。氣無,味微甘。以色黃褐、質堅實飽滿者為佳。

性味

甘辛,溫。

①《中藥材手冊》:"味微甘。"

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酸甘,性平,無毒。"

③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:"味辛,性溫。"

歸經

《廣西中藥志》:"入肝、肺二經。"

功能主治

治瘰疬,肺結核,瘧疾。

①《中藥材手冊》:"治頸上瘰疬結核。"

②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:"消腫,截瘧。治瘰疬,肺結核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研末撒。

復方

①治瘰疬:㈠貓爪草、夏枯草各適量。水煮,過濾取汁,再熬成膏,貼患處。㈡貓爪草四兩。加水煮沸后,改用文火煎半小時,過濾取汁,加黃或江米甜酒(忌用白酒)為引,分四次服。第二天,用上法將原藥再煎,不加黃酒服。二日一劑,連服四劑。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。(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)

②治肺結核:貓爪草二兩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(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)

臨床應用

治療頸淋巴結結核:以內服貓爪草煎劑(或酊劑)為主,輔以補氣養血中藥,結合外科切開引流、搔爬手術,局部敷用各種貓爪草制劑,治療單純型、混合感染型、潰瘍型、瘺管型頸淋巴結結核180例,經2~3個月的治療,獲臨床治愈者134例,顯著有效者32例,好轉者14例。制劑及用法:㈠內服藥:貓爪草150克,加水500毫升,文火煎半小時,臨睡前沖黃酒2~4兩同服,每日1劑。或用25%酊劑,日服3次,每次10毫升。均以3日為一療程,間隔3~5天給下一療程。間隔期對體質衰弱者服八珍湯,對有潰瘍或瘺管者服益氣養榮湯,連服2~3劑。㈡外敷藥:10%貓爪草提出液,浸無菌紗條,用于壞死組織或干樣物質較多的潰瘍創面或凄管;30%貓爪草軟膏,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潰瘍的患處;或制成貓爪草凡士林紗條,適于引流或填塞瘺管之用。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副作用。曾對124例在1~2年內隨訪,觀察遠期療效,復發者4例,均為遠位復發。貓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,供肌肉注射,每次2~4毫升,每日2次,仍結合局部常規處理。觀察110例,治愈率90%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貓爪草

英文名

Root of Catclaw Buttercup

別名

貓爪兒草、三散草

出處

出自《中藥材手冊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毛科植物毛茛的塊根或全草。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.[R.zuccarinii Miq.]

采收和儲藏:栽種2-3年后,于秋末或早春采挖。挖回后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泥土,曬干。

原形態

小毛茛,多年生小草本。高5-20cm。簇生多數肉質小塊根,塊根近紡錘形或卵球形,直徑3-5mm。莖鋪散,多分枝,疏生短柔毛,后脫落無毛。基生葉叢生,有長柄;葉柄長6-10cm;葉片形狀多變,單葉3裂或三出復葉;葉片長0.5-1.7cm,寬0.5-1.5cm,小葉或一回裂片淺裂或細裂成條形裂片;莖生葉較小,細裂,多無柄。花序具少數花;花兩性,單生莖頂和分枝頂端,直徑1-1.5cm;萼片5,橢圓形,長3-4mm,外面疏生柔毛;花瓣5,倒卵形,長6-8mm,亮黃色,基部有爪,長約0.8mm,蜜槽棱形;雄蕊多數,花藥長約1mm;花托無毛;心皮多數,無毛,花柱短。瘦果卵球形,長約1.5mm,無毛,邊緣有縱肋,喙長約0.5mm。花期3-5月,果期4-8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平原濕草地、田邊荒地或山坡草叢中,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山地亦可見生長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。

栽培

1.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。生于丘陵、旱坡、田埂、路旁、荒地陰濕處,適應性強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宜肥沃的腐殖質壤土栽培。

2.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分根繁殖。種子繁殖:于4-5月果實成熟時采種,隨采隨播或將種子層積貯藏到第2年春播。條播行距30cm,覆薄土。分根繁殖:春季將挖出的較小的根莖作種栽,按行株距30cm×30cm穴栽。

3.

性狀

1.性狀鑒別 塊根紡錘形,多5-6個簇生,形似貓爪,長3-10mm,直徑2-3mm,頂端有黃褐色殘莖或莖痕。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,久存色澤變深,微有縱皺紋,并有點狀須根痕和殘留須根。質堅實,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,空心或實心,粉性。氣微,味微甘。

以色黃褐,質堅實者為佳。

2.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:表皮細胞切向延長,黃棕色,有的分化為表皮毛,壁微木化。皮層為20-30列細胞,壁稍厚,有紋孔;內皮層明顯。中柱小,中柱鞘為1-2列薄壁細胞;木質部、韌皮部各2束,間隔排列。薄壁細胞中充滿淀粉粒。

性味

甘辛;溫;平

歸經

肝;肺經

功能主治

解毒;化痰散結。主主治瘰疬;結核;咽炎;疔瘡;蛇咬傷;瘧疾;偏頭痛;牙痛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敷。

復方

①治瘰疬:一、貓爪草、夏枯草各適量。水煮,過濾取汁,再熬成膏,貼患處。二、貓爪草四兩。加水煮沸后。改用文火煎半小時,過濾取汁,加黃酒或江米甜酒(忌用白酒)為引,分四次服。第二天,用上法將原藥再煎,不加黃酒服。二日一劑,連服四劑。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。(《河南中草藥手冊②治肺結核:貓爪草二兩,水煎,分二次服。河南中草藥手冊列

臨床應用

治療頸淋巴結結核。以內服描爪草煎劑(或酊劑)為主,輔以補氣養血中藥,結合外科切開引流、搔爬手術,局部敷用各種貓爪草制劑,治療單純型、混合感染型、潰瘍型、瘺管型頸淋巴結結核180例,經2-3個月的治療,獲臨床治愈者134例,顯著有效者32例,好轉者14例。

制劑及用法:1.內服藥:貓爪草150g,加水500ml,文火煎半小時,臨睡前沖黃酒2-4 兩同服,每日1劑。或用25%酊劑,日服3次,每次10ml。均以3日為一療程,間隔3-5天給下一療程。問隔期對體質衰弱者服八珍湯,對有潰瘍或瘺管者服益氣養榮湯,連服2-3劑。

2.外敷藥:10% 貓爪草提出液,浸無菌紗條,用于壞死組織或干酪樣物質較多的潰瘍創面或瘺管;30% 貓爪草軟膏,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潰瘍的患處;或制成貓爪草凡士林紗條,適于引流或填塞瘺管之用,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副作用。曾對124 例在1-2年內隨訪,觀察遠期療效,復發者4例,均為遠位復發。貓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,供肌肉注射,每次2-4ml,每日2次,仍結合局部常規處理。觀察110例,治愈率90%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