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牡蒿根
出處
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
來源
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。
性味
性溫,味苦微甘。
功能主治
治風濕痹痛,寒濕浮腫。
復方
①治風濕痹痛、頭痛:牡蒿根一兩。水煎服。
②治寒濕浮腫:牡蒿根一至二兩。用水一碗煎至半碗,沖黃酒二兩飲服。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牡蒿根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Wormwood
別名
齊頭蒿根
出處
出自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。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temisia japonica Thunb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洗凈,曬干。
原形態
牡蒿 多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根狀莖粗壯,常有若干條營養枝。莖直立,常叢生,上部有開展和直立的分枝,被微柔毛或近無毛。下部葉倒卵形或寬匙形,花期萎謝,長3-8cm,寬1-2.5cm,下部漸狹,有條形假托葉,上部有齒或淺裂;中部葉匙形,長2.5-4.5cm,寬0.5-2cm,上端有3-5枚淺裂片或深裂片,每裂片上端有2-3枚小鋸齒或無,近無毛或被微柔毛;上部葉近條形,三裂或不裂;苞片葉長橢圓形、披針形,先端不裂或偶有淺裂。頭狀花序多數,卵球形或近于形,于分枝端排成復總狀,有有短梗及條形苞葉;總苞球形或長圓形,直徑1-2mm,無毛;總苞片3-4層,背面多少葉質,邊緣寬膜質;雌花3-8朵,能孕;內層為兩性花5-10條,不孕育。瘦果小,倒卵形,無毛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風;補虛;殺蟲栽瘧。主產后傷風感冒;風濕痹痛;勞傷乏力;虛腫;瘧疾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