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牡荊根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牡荊根

出處

《別錄》

來源

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根。

性味

苦辛,溫。

①《別錄》:"甘苦,平,無毒。"

②《綱目》:"苦微辛。"

功能主治

治感冒,頭痛,瘧疾,關節風濕痛。

《別錄》:"水煮服,主心風;頭風,肢體諸風,解肌發汗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~5錢。

復方

①治感冒頭痛:牡荊根三至五錢,沖開水燉服,日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②治瘧疾:牡荊根一兩,水煎。第一煎于瘧疾發作前二小時加冰糖一兩沖服,第二煎當飲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
③治關節風濕痛:牡荊根一兩,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④治牙痛:牡荊根三至五錢,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牡荊根

英文名

Roo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

出處

出自《名醫別錄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ex negundo L. var. cannabifolia (Sieb. Et Zucc.) Hand.-Mazz.

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
原形態

牡荊,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植株高1-5m。多分枝,具香味。小枝四棱形,綠色,被粗毛,老枝褐色,圓形。掌狀復葉,對生;小葉5,稀為3,中間1枚最大;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基部楔形,邊緣具粗鋸齒,先端漸尖,表面綠色,背面淡綠色,通常被柔毛。圓錐花序頂生,長10-20cm;花萼鐘狀,先端5齒裂;花冠淡紫色,先端5裂,二唇形。果實球形,黑色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及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。

性味

味某;微苦;性溫

歸經

肺;肝;脾經

功能主治

祛風解表;除濕止痛。主感冒頭痛;牙痛;瘧疾;風濕痹痛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0-15g。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綱目》:牡荊,苦能降,辛溫能散,降則化痰,散則祛風,故風痰之病宜之。其解肌發汗之功,世無知者。按《王氏奇方》云,一人病風數年,予以七葉黃荊根皮、五加根皮、接骨草等分,煎湯日服,遂愈。蓋得此意也。

2.《名醫別錄》:水煮服,主心風,頭風,肢體諸風,解肌發汗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