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大黃膏
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三:大黃

【處方】大黃3兩,玄參2兩,芒消2兩,黃芩(去心)2兩,白蘞2兩,木香2兩,射干2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末,以雞子清和如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眼赤腫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貼眼上下瞼,干易之,不計度數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三

《圣惠》卷六十五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川大黃1兩,干姜半兩(銼),黃連1兩(去須),藜蘆半兩(去蘆頭),(艸慮)茹1兩,莽草1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疥瘡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入煉成豬膏1斤相和,同煎成膏。候冷,旋取涂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六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六十四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川大黃1兩(生用),附子1兩(生,去皮臍),芎?1兩,黃芩2兩,白蘞2兩,雄黃1兩(細研),真珠末1兩,(艸慮)茹2兩(別搗為末),白礬2兩(燒令汁盡,細研)。

【制法】上件藥,大黃等5味并銼,先以豬脂1斤半,煎10余沸,濾去滓,納雄黃、真珠、(艸慮)茹、白礬等末,攪令勻。

【功能主治】惡肉久不愈。

【用法用量】涂于惡肉上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六十四

《圣惠》卷三十二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川大黃2兩(銼,牛用),木香半兩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丹石毒,眼腫痛,熱淚出。

【用法用量】以生地黃汁調和如稀膏。敷于腫處,干即換之。以愈為度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三十二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三引《經效方》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6分,附子4分(炮),細辛3分,連翹4分,巴豆1分。

【功能主治】癰腫,瘰疬核不消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藥以苦浸1宿,以臘月豬膏煎3上3下,去滓,以綿濾之,用敷之,1日3-5次。

【摘錄】《外臺》卷二十三引《經效方》

《醫心方》卷八引陶氏方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1兩,附子1兩,細辛1兩,連翹1兩,巴豆1兩,水蛭1兩。

【功能主治】足腫。

【用法用量】苦酒淹1宿,以臘月豬膏煎3上3下,去滓,以敷患處;亦可酒服。

【摘錄】《醫心方》卷八引陶氏方

《外臺》卷三十引《深師方》:大黃膏

【處方】黃連14銖,蘆12銖,大黃1兩,干姜14銖,(艸慮)茹10銖,莽草12銖,羊躑躅10銖。

【制法】上藥治下篩。

【功能主治】疥瘡。

【用法用量】以成煎豬脂2斤,微火煎之,3上3下,膏成。去痂汁盡,敷之。

【摘錄】《外臺》卷三十引《深師方》
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四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(生,搗末)半兩,大麥面3錢,雞子(去黃,看多少,用清)。

【制法】上藥調如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暴赤眼。

【用法用量】貼上下瞼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四

《瑞竹堂方》卷四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、樸消各等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同蒜泥和成膏,用絹帛攤成膏藥。

【功能主治】痞癖。

【用法用量】貼于病處,其痞氣自軟消。

【摘錄】《瑞竹堂方》卷四

《圣惠》卷八十四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川大黃3分,雄黃2分,丹參1分,黃芩1分,生H 1兩,雷丸半兩,豬脂1斤,附子半兩(去皮臍,生用)。

【制法】上為末,以豬脂先入鍋中,以文火熬令溶,以綿濾過,然后下藥,煎令7上7下,去滓,細研雄黃下膏中,攪令至凝,于瓷器中盛。

【功能主治】小兒諸癇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用少許,熱炙手,摩兒囟及掌中、背、脅,皆使遍訖,以蛤粉粉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惠》卷八十四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九:大黃膏

【處方】信1錢半,巴豆仁1錢,雄黃1錢,大黃2錢,黃芩2錢,黃連2錢,硫黃2錢,黃柏4錢。

【制法】上用好酒煮巴豆焦黑,去巴豆不用,入黃蠟4錢作面,入油,量稀稠。

【功能主治】惡疥癬瘡。

【用法用量】擦涂。

【摘錄】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九
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三一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(銼)半兩,雄黃(研)半兩,芎?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,白芷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黃柏(去粗皮)半兩,芍藥半兩,附子(去皮臍)半兩,乳香(研)半兩,麒麟竭半兩,雞舌香1分,麝香1分,豬脂1斤。

【制法】上17味,搗研16味為末,拌勻;先于銀器內熬豬脂令沸,去筋膜,下諸藥末,調成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發背疼痛,日夜不可忍。

【用法用量】涂患處,1日3次。以愈為度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三一
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四:大黃膏

【處方】大黃(末)3分,解毒子3分,木香3分。
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暴赤眼痛,腦熱。

【用法用量】漿水調如膏,于生絹上攤勻,貼臉上,頻易之。
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四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