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大黃牡丹湯
【處方】大黃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。瓜子12克 芒消9克
【功能主治】瀉熱破瘀,散結消腫。主腸癰初起,右少腹疼痛拒按,甚則局部有痞塊,發熱惡寒,自汗出,或右足屈而不伸,苔黃膩,脈滑數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上五味,用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去滓;納芒消,再煎沸,頓服之,有膿當下,如無膿當下血。
【備注】本方治癥屬于熱毒蘊結于腸,氣血瘀滯不通而成。方中大黃清熱解毒,祛瘀通便;丹皮涼血散瘀為君,芒消助大黃清熱解毒,瀉下通便為臣;桃仁、丹皮活血化瘀為佐,冬瓜仁排膿散結為使。五味合用,共奏瀉熱逐瘀,散結消癰之功。
【摘錄】《金匱要略》卷中
《金匱》卷中:大黃牡丹湯
【別名】瓜子湯、大黃湯、大黃牡丹皮湯
【處方】大黃4兩,牡丹1兩,桃仁50個,瓜子半升,芒消3合。
【功能主治】瀉熱破瘀,散結消腫。排血利尿。攻下蕩熱消癰,清腸消炎。抗菌消炎,增進血液循環,促進胃腸蠕動,排除腸內積物。主腸癰初起,濕熱瘀滯,少腹腫痞,疼痛拒按,小便自調,或善屈右足,牽引則痛劇,或時時發熱,身汗惡寒,舌苔薄膩而黃。現用于濕熱瘀滯的急性闌尾炎、婦女急性盆腔炎、附件炎、痔漏。腸癰者,少腹腫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調,時時發熱,自汗出,復惡寒,其脈遲緊,膿未成。產后惡露不下,小便不利,血水壅遏,少腹滿痛,通身浮腫,大便難者;經水不調,赤白帶下,赤白痢疾,小腹凝結,小便赤澀,或有水氣者。瘀血沖逆;桃核承氣湯證而小便不利;內痔、毒淋、便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瓜子湯(《千金》卷二十三(注文)引《肘后方》)、大黃湯(《外科集腋》卷四)、大黃牡丹皮湯(《雜病證治新義》)。《金匱要略今釋》:盲腸闌尾之炎,當其發炎而膿未成之際,服本方則炎性滲出物隨下,其狀亦似膿。方后所云:有膿當下者,蓋指此。非謂膿成之證亦可用本方也。膿成與否,為本方與薏苡附子敗醬散之界畫,不容假借。其證候,在腫痛處之痞硬與濡軟,在寒熱與無熱,在脈之遲緊與數,學者詳焉。
【禁忌】凡重型急性化膿或壞疽性闌尾炎,闌尾炎并發腹膜炎(或有中毒性休克,或腹腔膿液多者),嬰兒急性闌尾炎,妊娠闌尾炎合并彌漫性腹膜炎,闌尾寄生蟲病等,均不宜用本方。
【各家論述】1.《千金方衍義》:大黃下瘀血血閉;牡丹治瘀血留舍;芒消治五臟積熱,滌去蓄結,推成致新之功,較大黃尤銳;桃仁治疝瘕邪氣,下瘀血血閉之功,亦與大黃不異;甜瓜瓣,《別錄》治腹內結聚,戒潰膿血,專于開痰利氣,為內癰脈遲緊未成膿之專藥。
2.《金鑒》引李彣:大黃,芒消泄熱,桃仁行瘀,丹皮逐血痹,去血分中伏火,瓜子主潰膿血。
3.《成方便讀》:夫腸癰之病,皆由濕熱瘀聚郁結而成。故用大黃之苦寒行血,芒消之咸寒軟堅,蕩滌一切濕熱瘀結之毒,推之而下。桃仁入肝破血,瓜子潤肺行痰,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熱,以除不盡之余氣耳。
【臨床應用】1.腸癰:大黃牡丹湯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104例。急性闌尾炎20例,包裹性闌尾膿腫20例,粘連性腸梗阻20例,腸道蛔蟲堵塞10例,膽道蛔蟲癥10例,急性膽囊炎15例,結石性膽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,急性壞死性胰腺炎4例。痊愈100例,中轉手術者僅4例。治愈率達96.15%。
2.血瘀經閉:某婦人,經水不來三四個月,一醫以為妊娠,至五個月,產婆亦以為妊,施鎮帶(即妊娠帶)。其人曾產數胎,以經驗故,亦信為妊。然至十一月,全無產意,于是乞診于余。余熟診之,腹狀雖似妊,實非妊也。因告以經閉。夫婦聞之大驚,頻乞藥,乃與大黃牡丹湯,日用4服,服至4-5日,下紫血壞血甚夥,20日許而止,腹狀如常。翌月月信來,自其月妊娠,翌年夏,舉一子,此瘀血取盡之故也。
3.痔疾:用大黃牡丹湯治療血栓性外痔20例,19例痊愈,1例無效。一般服藥1至3劑疼痛銳減,痔核明顯內縮,3至6劑痔核逐漸吸收。
4.交腸:一婦人,年可三十,后竅閉塞不通,大便卻從前陰泄。如是旬許,而腰腹陣痛,大煩悶,燥屎始通,前陰所出亦自止,嗣后周而義發。蓋患之10余年,醫藥百端,無不為矣,容貌日羸,神氣甚乏。師診之,其脈數而無力,始按其臍下,有粘屎即從前陰出,再按有一塊應手。師問曰:月事不行者幾年?曰:10余年矣。先與大黃牡丹湯緩緩下之,佐以龍門丸(梅肉、山梔子、巴豆、輕粉、滑石)瀉之者,月1次,自是前后陰口得其所居。數旬,自謂曰:妾有牡痔,方臨廁也,疾痛不可忍。師視之,肛旁有如指頭者,以藥線截而治之,仍服前方1周年許,塊亦自消。
【摘錄】《金匱》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