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大黃消石湯
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大黃消石

【處方】大黃 黃柏 消石各12克 梔子15枚

【功能主治】主黃疽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四味,用水1.2升,煮取400毫升,去滓,納消石,更煮取200毫升,頓服。

【摘錄】《金匱要略》卷中

《金匱》卷中:大黃消石湯

【別名】大黃黃柏梔子芒消湯、大黃湯、大黃黃柏皮梔子消石湯、大黃黃柏湯、消黃湯

【處方】大黃4兩,黃柏4兩,消石4兩,梔子15枚。

【功能主治】濕熱黃疸,黃色鮮明如色,腹滿汗出,口渴,大便秘,小便不利,苔黃膩,脈沉實或滑數;或濕熱淋濁等。嘈雜,胸中煎熬,腹滿有塊,二便不利,或口中覺苦辛酸威等,此癥后為膈噎者。

【用法用量】大黃黃柏梔子消湯(《脈經》卷八)、大黃湯(《千金翼》卷十八)、大黃黃柏皮梔子消石湯(《外臺》卷四)、大黃黃柏湯(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二)、消黃湯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六)。①《金匱函要略述義》按:消石,即火消。②《金匱要略今釋》:消石,《脈經》、《千金》并作芒消,日醫亦多用芒消,蓋非。宋本、俞橋本,消石并誤作滑石

【各家論述】1.《金匱要略論注》:此為黃疸有里無表者言之,謂疸色黃,見于表矣,乃腹滿,小便不利且赤,里熱可知。黃疸最難得汗,乃自汗,則表從汗解,故曰此為表和里實。實者邪也,有邪則宜去,故主大黃消石湯。大黃、消石解氣血中之實熱,黃柏苦寒主下焦,梔子雖輕浮在上,能使里熱從上而下,故以為使,且輕浮則與郁結相宜也。

2.《金鑒》引彣:腹滿、小便不利而赤,里病也;自汗出,表和也。里病者,濕熱內甚,用梔子清上焦濕熱,大黃瀉中焦濕熱,黃柏清下焦濕熱,消石則于苦寒瀉熱之中,而有燥烈發散之意,使藥力無所不至,而濕熱悉消散矣。

【臨床應用】黃疸:獲原辨藏患黃疸,更數醫,累月不見效。發黃益甚,周身如橘子色,無光澤,帶黯黑,眼中黃如金色,小便短少,色黃如柏汁,呼吸迫促,起居不安。求治于予,乃以指頭按胸肋上,黃色不散,此疸證之尤重者也。乃合茵陳蒿湯、大黃消石湯,作大劑,日服三四帖。及三十日,黃色才散去,小便清利而全愈。

【摘錄】《金匱》卷中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