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木蝴蝶功效

《中國藥典》:木蝴蝶

來源

本品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(L.)Vent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曝曬至果實開裂,取出種子,曬干。

性狀

本品為蝶形薄片,除基部外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。長5~8cm,寬3.5~4.5cm。表面淺黃白色,翅半透明,有絹絲樣光澤,上有放射狀紋理,邊緣多破裂。體輕,剝去種皮,可見一層薄膜狀的胚乳緊裹于子葉之外。子葉2,蝶形,黃綠色或黃色,長徑1~1.5cm。無臭,味微苦。

鑒別

(1)本品粉末黃色或黃綠色。種翅細胞長纖維狀,壁波狀增厚,直徑20~40μm;胚乳細胞多角形,壁呈念珠狀增厚。

(2)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醇30ml,加熱回流15分鐘,濾過,濾液加硼酸0.5g使溶解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黃芩苷對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正丁醇-酸-水(6:1.5:2.5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性味

苦、甘,涼。

歸經

歸肺、肝、胃經。

功能主治

清肺利咽,疏肝和胃。用于肺熱咳嗽,喉痹,音啞,肝胃氣痛。

用法用量

1.5~3g。

貯藏

置通風干燥處。

摘錄

《中國藥典》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木蝴蝶

別名

千層紙、千張紙、破布子、滿天飛

來源

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(L.)Vent.,以種子、樹皮入藥。秋季種子成熟時,摘取蒴果,曬干,剝出種子;樹皮隨用隨采。

功能主治

種子:清肺熱,利咽喉,止咳,止痛。用于急性咽喉炎,聲音嘶啞,支氣管炎,百日咳,胃痛。

樹皮:清熱利濕。用于傳染性肝炎,膀胱炎。

用法用量

種子1~3錢,樹皮0.5~1兩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木蝴蝶

別名

千張紙、兜鈴、三百兩銀藥(《滇南本草》),蝴蝶(《張聿青醫案》),云故紙(《獸醫常用中藥》),破布子、白故子、海船果心(《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》),白玉紙(《中藥志》),白干層、紙肉、故紙、洋故紙、船層紙(《廣西中藥志》),海船皮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千紙肉(《嶺南草藥志》)。

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

來源

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種子。10~12月采摘成熟果實,取出種子,曬干或烘干。置干燥處。受潮則易發霉或生黑色斑點。

原形態

木蝴蝶,又名:朝簡、老鴉船。

大喬木,高7.5~12米,樹皮厚。葉對生,很大,2~3回羽狀復葉,長40~160厘米,寬20~80厘米;小葉片卵形或橢圓形,長6~14厘米,寬4.5~9厘米,先端短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或斜形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;小葉柄長5~10毫米。總狀花序頂生;總花柄長約30厘米;花萼肉質,鐘形;花冠大,鐘形,淡紫色,先端5淺裂;雄蕊5,稍伸出花冠外,花絲基部被棉毛,第5雄蕊花絲較其他4枚稍短;花盤大,肉質;柱頭2裂,半圓形板狀。蒴果下垂,扁平,闊線形,長30~90厘米,寬5~8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邊緣稍內彎似船形,中央有一條略微突出的背縫;果爿木質,成熟后沿腹縫裂開。種子多數,為半透明的膜質翅所包圍而成很薄的片狀體。花期7~8月。果期10~12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長山坡、溪邊、山谷及灌木叢中。分布福建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廣東等地。主產云南、廣西、貴州。此外,福建,廣東、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亦產少量。

性狀

種子類橢圓形,扁平而菲薄.外種皮除基部外,三邊延長成寬大的翅,呈半透明薄膜狀,淡棕白色,有絹樣光澤,并有放射狀紋理,邊緣多破碎。連翅種子長徑約5.5~8厘米,短徑3.5~4厘米.除去翅后,種子長徑約2~3厘米,短徑約1.5~2厘米。剝去膜質的外種皮后可見一層薄膜狀的胚乳,緊裹于子葉之外。珠柄線形,黑棕色,著生于基部。子葉2枚,黃綠色,扁平,蝶形,質脆,胚根明顯。氣無,味微苦。以干燥,色白、大而完整者為佳。

性味

苦,寒。

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酸苦。"

②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"味苦,寒。"

③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甘淡,性涼,無毒。"

歸經

入肺、肝經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肺、脾、胃經。"

②《嶺南采藥錄》:"入肝經。"

功能主治

潤肺,舒肝,和胃,生肌。治咳嗽,喉痹,音啞,肝胃氣痛,瘡口不斂。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

①《云南通志》:"焚為灰,可治心氣痛。"

②《滇南本草》:"定喘,消痰,破蠱積,除血蠱、氣蠱之毒。又能補虛,寬中,進食。"

③《綱目拾遺》:"治心氣痛,肝氣痛,下部濕熱。又項秋子云,凡癰毒不收口,以此貼之。"

④《嶺南采藥錄》:"消痰火,除眼熱。"

⑤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鎮咳,治百日咳及干性氣管炎。"

⑥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"治咽喉失音。"

⑦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肺熱,利咽喉。治急慢性支氣管炎,肺結核咳嗽,咽喉腫痛,扁桃體炎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2~3錢;或研末。外用:敷貼。

貯藏

置通風干燥處。

復方

①治急性氣管炎、百日咳等:木蝴蝶一錢,安南子三錢,桔梗一錢五分,甘草一錢,桑白皮三錢,款冬花三錢。水煎,加冰糖三兩,溶化于藥液,制成糖漿,一日數回,頻頻服之。(《現代實用中藥》止咳糖漿)

②治肝氣痛:木蝴蝶二、三十張,銅銚上焙燥研細,好調服。(《綱目拾遺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木蝴蝶

英文名

Indian Trumetflower Seed, Seed of Indian Trumetflower

別名

千張紙、兜鈴、磊刀樹、三百兩銀藥、玉蝴蝶、云故紙、破布子、白故紙、海船果心、白玉紙、白千層、紙肉、故紙、洋故紙、鴨船層紙、千紙肉、海船皮、滿天飛

出處

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種子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axylum indicum (L.) Kurz [Bignon-ia indica L.]

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收成熟果實,曝曬至果實開裂,取出種子,曬干。

原形態

木蝴蝶 木喬木,高7-12m。樹皮厚,有皮孔。小枝皮孔極多而突起,葉痕明顯而大。葉對生;大型奇數二至四回羽狀復葉,著生于莖干近頂端,長60-160cm,寬20-80cm;小葉多數,小葉柄長5-10mm,小葉片三角狀卵形,長6-14cm,寬4-9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而偏斜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,兩面無毛,干后發藍色。總狀聚傘花序頂生,長40-150cm,花梗長約7cm;花萼鐘狀,長2.2-4.5cm,寬2-3cm,紫色,先商平截,宿存;花冠橙紅色,肉質,長3-9cm,鐘形,直徑5-8.5cm,先端5淺裂,裂片大小不等;雄蕊5,插生于花冠筒中部,伸出于花冠外;花絲基部被綿毛,其中1花絲較短;花盤磊,肉質;花柱長5-7cm,柱頭2片開裂。蒴果木質,扁平,闊線形,下垂,長40-120cm,寬5-8.5cm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邊緣稍內彎,中間有一條微突出的背縫,成熟時棕黃色,沿腹縫線裂開,果瓣具中肋。種子多數,種子連翅長6-7.5cm,寬3.5-4cm,除基部外,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圍。花期7-10月,果期10-12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長于海拔1000以下的山坡、溪邊、山谷或灌木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種子近橢圓形,薄片狀,長2-3cm,寬1.5-2cm。表面淺黃白色,有絹絲樣光澤。種皮三面向外擴展成寬大的翅,翅寬約2.5cm,呈膜質半透明狀,具放射狀紋理,邊緣多破裂。體輕,剝去種皮,有薄膜狀狀胚乳緊包子葉。子葉2枚,扁平蝶形,黃綠色或淺黃色,長徑約1.5cm,短徑約1cm;胚根明顯。氣微,味微苦。

愉張大、色白、有光澤、翼柔軟如綢者為佳。

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:種皮細胞10余列。胚乳細胞4-10余列。子葉上表皮細胞近方形,下表皮細胞稍小;柵狀組織細胞含油滴及葉綠體;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緊密,含油滴及淀粉粒,有維管束分布。

粉末特征:莖黃色或黃綠色。種翅細胞長纖維狀,壁波狀增厚,直徑20-40μm;胚乳細胞多角形,壁呈念珠狀增厚。

薄層色譜: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醇30ml,回流提取15min,濾過,濾液加硼酸0.5g使溶解,濾過,濾液供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黃芩甙對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深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正丁醇-醋酸-水(6:1.5:2.5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化學成分

種子含脂肪油20%,其中油酸占80.4%[1]。又含苯甲酸(benzoic acid),白楊素(chrysin),木蝴蝶甙(oroxin)A、B[2],黃芩甙元(baicalein),特土甙(tetuin)[3],5-羥基-6,7二甲氧基黃酮(5-hydroxy-6,7-dimethoxyflavone),木蝴蝶素(oroxylin)A,5,6-二羥基-7-甲氧基黃酮(5,6-dihydroxy-7-methoxyflavone),粗毛豚草素(hispidulin),芹菜素(apigenin),高山黃芩素(scutel-larein),白楊素-7-O-β-D-glucopyra-noside),白楊素-7-O-β-龍膽二糖甙(chrysin-7-O-β-gen-tiobioside),黃芩甙(baicalin),高山黃芩甙(scutellarin)[4],木蝴蝶定(oroxindin)即漢黃芩素-7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甙(wogonin-7-O-β-D-glucuronde)[5]。

葉含黃芩甙元、高山黃芩素、高山黃芩甙[6]。

藥理作用

種子、莖皮含黃芩甙元,有抗炎、抗變態反應、利尿、利膽,降膽固醇的作用。種子和莖皮中含白楊素,對人體鼻咽癌(KB)細胞有細胞毒活性,其半數有效量為13mg/ml。

性味

味微苦;甘;性微寒

歸經

歸肺;肝;胃經

功能主治

利咽潤肺;疏肝和胃;斂瘡生肌。主咽痛喉痹;聲音嘶啞;咳嗽;肝胃氣痛;瘡瘍久潰不斂;浸淫瘡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6-9g;研末,1.5-3g。外用:適量,敷貼;或研末撒患處。

各家論述

1.《云南通志》:焚為灰,可治心氣痛。

2.《滇南本草》:定喘,消痰,破蠱積,除血蠱、氣蠱之毒。又能補虛,寬中,進食。

3.《綱目拾遺》:治心氣痛,肝氣痛,下部濕熱。又項秋子云,凡癰毒不收口,以此貼之。

4.《嶺南采藥錄》:消痰火,除眼熱。

5.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鎮咳,治百日咳及干性氣管炎。

6.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治咽喉失音。

7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肺熱,利咽喉。治急慢性支氣管炎,肺結核咳嗽,咽喉腫痛,扁桃體炎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