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牛角瓜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牛角瓜

別名

哮喘樹、羊浸樹、斷腸草

來源

蘿藦科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(L.) Dry. ex Ait. f.,以葉入藥。

生境分部

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。

化學成分

根、莖、葉、樹液含強心甙——牛角瓜甙(calotropin)及牛角瓜堿。

性味

淡、澀,平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

祛痰定喘。主治百日咳,支氣管炎,哮喘。

用法用量

鮮葉5~8錢,切碎,水煎服,或燉豬瘦肉服。

禁忌

孕婦忌服。

備注

中毒癥狀為嘔吐、下瀉,甚則會發生嚴重的腹痛和腸炎等。

解救方法:早期可給予活性炭、鞣酸蛋白內服,和葡萄糖液注射;或用綠豆1兩,甘草、銀花各5錢,水煎服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牛角瓜

別名

牛角瓜葉、野攀枝花、大麻風藥、羊浸樹

出處

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蘿藦科植物牛角瓜的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lotropis gigantea (L.) Dry.ex Ait.[Asclepias gigantea L.」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摘,曬干。

原形態

直立灌木,高達3m。幼嫩部分具灰白色濃毛,全株具乳汁。葉對生;葉柄極短;葉片倒卵狀長圓形,先端急尖,基部心形,長8-20cm,寬3.5-9.5cm,兩面有毛,后漸脫落,側脈每邊4-6條。聚傘花序傘狀,腋生或頂生;花序梗和花梗被灰白色絨毛,花梗長2-2.5cm;花萼5裂,內面基部有腺體;花冠紫藍色,寬鐘狀,直徑3cm,花冠裂片5,鑷合狀排列;副花冠5裂,肉質,生于雄蕊的背面,先端內向,基部有外卷的距;花粉塊每室1個,長圓形,下垂。蓇葖果單生,膨脹,端部外彎,長7-9cm,直徑達3cm,被短柔毛。種子寬卵形,先端具長約2.5cm的白絹質種毛。花、果期幾乎全年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低海拔向陽山坡、曠野地及海邊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狀

根含強心甙元:烏斯卡定(uscharitin),烏他甙元(uzarigenin),牛角瓜甙(calotropin),異牛角瓜甙(calactin)[1]。還含三萜類成分:α-香樹脂醇(α-amyrin)和β-香樹脂醇(β-amyrin),蒲公英甾醇(taraxasterol),φ-蒲公英甾醇(φ-taraxasterol),羽扇豆醇(lupeol)以及它們的乙酸酯(acetate)和3′-甲基丁酸酯(3′-methylbutanoate),24-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(24-methylenecycloartanol)[3]。

性味

微苦;澀;性平;有毒

功能主治

祛痰定喘咳。主咳嗽痰多;百日咳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-3g;或入散劑。

各家論述
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地上部和乳汁:外用治各種皮膚癬及疣。本種有大毒,不可內服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