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牛馬藤功效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牛馬藤

別名

牛麻藤、老鴉藤、黎豆藤、過山龍、烏通[四川]、常春油麻藤

來源

豆科油麻藤屬植物常綠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.,以根、莖及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分別曬干。

性味

甘,溫。

功能主治

活血化瘀,祛風除濕,通經活絡。用于跌打損傷,風濕疼痛、麻木,通經,經閉。

用法用量

莖藤或根0.5~1兩,水煎或泡服。

摘錄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牛馬藤

別名

過山龍(《草木便方》),油麻血藤(《中草藥資料》)。

出處

《草木便方》

來源

為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的根及莖葉。9~10月采收。

原形態

常綠油麻藤,又名:常春油麻藤、常綠黎豆、棉麻藤。

常綠攀援灌木,通常長5~10米,少有20米者。莖棕色或黃棕色,祖糙;小枝纖細,淡綠色,光滑無毛,具明顯之皮孔。復葉革質,小葉3;頂端小葉卵形或長方卵形,先端尖尾狀,基部闊楔形;兩側葉片長方卵形,先端尖尾形,基部斜楔形或圓形,小葉均全緣,綠色,無毛,長7~12厘米,闊5~7厘米,葉脈明顯,小葉柄粗短;總葉柄長9~15厘米,基部粗壯。總狀花序,花下垂;花萼外被濃密絨毛,鐘形,裂片鈍圓或尖銳;花冠深紫色或紫紅色;雄蕊2體,10枚;子房下位,花柱細長,柱頭頭狀。莢果扁平,密被金黃色粗毛。種子圓形,黃色或黑黃色。

生境分部

生長于林邊及肥沃之處,常纏繞于樹上或附于巖石上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

性味

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甘,溫,無毒。"

②《中藥鑒別手冊》:"性溫,味苦。"

功能主治

行血補血,通經活絡。治風濕疼痛,四肢麻木,貧血,月經不調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活血化瘀,舒筋,利關節。治腰脊痛。"
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寒脾風,風濕麻木,筋骨疼痛,消腫。"

③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治婦女經閉,膝蓋骨痛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4~1兩;或浸酒。

復方

①治再生障礙性貧血:㈠油麻血藤一至二兩,首烏,地稔各五錢至一兩。水煎。一日三次分服。㈡油麻血藤一至二兩,黃芪一兩,龜版鱉甲各三至五錢。水煎,一日三次分服。(《中草藥資料》)

②治婦女經閉:常綠油麻藤莖五錢至一兩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備注

本植物的莖在少數地區亦作為雞血藤使用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牛馬藤

英文名

Evergreen Mucuna, Root or stem of Evergreen Mucuna

別名

過山龍、油麻血藤、 藤、雞血藤、老鴉枕頭、牛麻藤、綿麻藤。

出處

出自《草木便方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的莖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.[Stizolobium sempervirens(Hemsl.)O.Kuntze]
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曬干。

原形態

常綠油麻藤 大攀援灌木,長5-10m,稀有達20m者。莖直徑可達30cm,棕色或棕黃色,粗糙。小枝具明顯的皮孔。三出復葉,革質;葉柄長9-15cm;葉片卵形或長卵形,長7-12cm,寬5-7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側生小葉基部斜楔形。總狀花序著生于老莖上,萼寬鐘形,萼齒5,上面2齒連合,外面疏被銹色長硬毛,內面密生絹質茸毛;蝶形花冠,深紫色,長約6.5cm;雄蕊10,二體,花藥異型;子房無柄,有銹色長硬毛。莢果條形,木質,長約60cm,種子間縊縮,外被金黃色粗毛。種子10余顆,腎形,黑色,直徑約2cm。花期6-7月,果期7-9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山地林邊,常纏繞于其他樹上或附于巖石上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藤莖呈圓柱形,直徑2.5-4.7cm。表面黃褐色,粗糙,具縱溝和細密的橫向環紋,皮孔呈疣狀凸起;質堅韌,難折斷。商品為橢圓形斜切片,韌皮部具樹脂狀分泌物,棕褐色,木質部灰黃色,導管孔洞狀,放射狀整齊排列,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呈數層同心性環,髓部細小。氣微,味微澀而甜。

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: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,栓內層為3-5列切向整齊排列的含晶厚壁細胞,皮層為10余列細胞;分泌細胞多見,類圓形,切向稍延長,多數個相聚成群。中柱鞘為石細胞和少數纖維組成的厚壁細胞環帶,內外側兩側細胞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。維管系統異型,由多數外韌型維管束排列成數輪。韌皮射線明顯,寬廣,數列至10余列;分泌細胞2-11個相聚組成切向條狀,層狀排列,韌皮纖維束多分布于韌皮都周圍,形成纖維束鞘。形成層不明顯。木射線由非木化薄壁細胞組成,寬廣,數列至10余列細胞;導管形大,多單個散在,少2個并列;木薄壁細胞有2種,l種壁較厚,木化,分布于導管周圍,另1種薄壁性,非木化;纖維束為晶纖維,多分布于導管周圍。本品射線和薄壁組織中,有許多木化厚壁細胞,大型,壁增厚且木化,紋孔明顯,孔溝可見,多成群,周圍多數細胞腔中含草酸鈣方晶,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。髓居中,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,紋孔可見;環髓可見少數分泌細胞及草酸鈣方晶。

化學成分

葉含8-C-a-L-阿拉伯糖基木犀草素(8-C-a-L-arabinosvlluteolin),6,8-二-C-a-L-阿拉伯糖基芹菜素(6,8-di-C-a-L-arabinosylapigenin)和異葒草素(isoorientin)。花含飛燕草素-3-葡萄糖甙(delphinidin-3-monoglucoside),矮牽牛素(petunidin)和錦葵花素(malvidin)。

性味

苦;微苦;性溫

歸經

肝;胃經

功能主治

活血調經;補血舒筋。主有經不調;痛經;閉經;產后血虛;貧血;風濕痹痛;四肢麻木;跌打損傷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5-30g,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各家論述

1.《草木便方》:活血化瘀,舒筋,利關節。治腰脊痛。

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寒脾風,風濕麻木,筋骨疼痛,消腫。

3.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治婦女經閉,膝蓋骨痛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