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藥大辭典》:牛肚
別名
牛百葉(《本草拾遺》),牛膍(《綱目》)。
出處
《食療本草》
來源
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胃。
性味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功能主治
補虛,益脾胃。治病后虛羸,氣血不足,消渴,風眩。
①《食療本草》:"主消渴,風眩,補五臟,以醋煮食之。"
②《本草拾遺》:"牛肝和腹內百葉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熱氣,水氣,丹毒,解酒勞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和中,益脾胃。"
④《本草蒙筌》:"健脾胃,免飲積食傷。"
⑤《綱目》:"補中益氣,解毒,養脾胃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煮食。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牛肚
英文名
Ox tripe, Water Buffalo tripe
別名
牛百葉、牛膍
出處
出自《食療本草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胃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
采收和儲藏:宰牛時,剖腹取出胃,漂洗干交,鮮用或冷藏。
原形態
1.黃牛,體第1.5-2m,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體格強壯結實,頭大額廣,鼻闊口大,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,基間皮膚硬而光滑,無毛,稱為鼻鏡。眼、耳都較大。頭上有角1對,左右分開,角之長短、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,中空,內有骨質角髓。四肢勻稱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著地,稱懸蹄。尾較長,尾端具叢毛,毛色大部分為黃色,無雜毛摻混。
2.角較長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務發紋,頸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較短,蹄較大。皮厚無汗腺,毛粗而短,體前部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。體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1.其性格溫馴,生長較快。食植物性飼料。
資源分布:1.全國各地均有飼養。
2.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,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。
化學成分
黃牛胃每100g含水分81g,蛋白質14.8g,脂肪3.7g,灰分0.5g;鈣22mg,磷84mg,鐵0.9mg,硫胺素(thiamine)0.04mg,核黃素(riboflavine)0.20mg,煙酸(nicotinic acid)3.6mg。此外,尚含胃泌素(gastrin),胃蛋白酶(pepsin)等。
藥理作用
小牛胃腸粘膜提取物灌胃,對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潰瘍有顯著才抑制作用,并能使腺胃組織丙二醛(MDA)含量明顯降低,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(GSH-PX)含量顯著上升。實驗結果表明,胃腸粘膜提取物對急性胃粘膜病變,有預防和促進愈合的作用。
牛胃粘膜也可用于提取胃泌素、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穩定因子,它們的藥理作用見“豬肚”條。
性味
味甘;性溫
歸經
脾;胃經
功能主治
補虛贏;健脾胃。主病后虛贏;氣血不足;消渴;風眩;水腫
用法用量
內服:煮食,適量。
各家論述
1.《食療本草》:主消渴,風眩,補五臟,以醋煮食之。
2.《本草拾遺》:牛肝和腹內百葉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熱氣,水氣,丹毒,解酒勞。
3.《日用本草》:和中,益脾胃。
4.《本草蒙筌》:健脾胃,免飲積食傷。
5.《綱目》:補中益氣,解毒,養脾胃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