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牛耳楓枝葉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牛耳楓枝葉

出處

《陸川本草》

來源

交讓木科植物牛耳楓的枝葉,秋后采。

性味

《陸川本草》:"甘,溫,有微毒。"

功能主治

①《陸川本草》:"驅風,止痛,消腫。治風濕骨痛,浮腫。"

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治跌打后遺筋縮。"

用法用量

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
復方

治蛇傷或骨折:牛耳楓鮮葉搗爛敷。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牛耳楓枝葉

英文名

twig and leaf of Calyx-shaped Daphniphyllum

出處

出自《陸川本草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楓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的小枝和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枝葉,鮮用呀切段曬干。

原形態

牛耳楓 常綠灌木,高1-5m。單葉互生,葉柄長3-15cm;葉片寬橢圓形至倒卵形,長10-15cm,寬3.5-9cm,先端鈍或近圓形,有時急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全緣,邊緣背卷,上面綠色,背帶粉綠,有白色細小乳頭狀突起;側脈明顯。總狀花序腋生;單性,雌雄異株;花小,無花瓣,花被萼狀,宿存;雄花花梗長1.2cm,花被片3-4,雄蕊9-10,長約4mm,花絲極短,藥隔發達,大于花藥;雌花花梗長約5-6mm,花被片同雄花;子房為不完全的2室,花柱短,柱頭2分枝。核果卵圓形,長約1cm,被白粉,有種子1顆。花期4-6月,果期6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灌叢中或小溪兩岸的疏林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化學成分

樹皮和葉含楷勒堿(calycine)。

性味

辛;甘;性涼;小毒

歸經

肝;腎經

功能主治

祛風止痛;解毒消腫。主風濕骨痛;瘡瘍腫毒;跌打骨折;毒蛇咬傷

用法用量

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搗爛敷。

注意

孕婦禁服。

各家論述

1.《陸川本草》:驅風,止痛,消腫。治風濕骨痛,浮腫。

2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治跌打后遺筋縮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