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檸條
別名
馬集柴、老虎刺
來源
豆科檸條Caragana intermedia Fu et Keng,以根、花、種子入藥。
生境分部
內蒙古、陜西、寧夏、甘肅。
性味
根:微辛,溫。
全草和花:甘,溫。
功能主治
全草和花:滋補養血。
種子:止癢,殺蟲。
主治高血壓,頭暈:檸條花4錢,黃蓬花3錢,水煎服,每日2次;或鮮檸條根0.8~1兩,水煎服。
心慌,氣短,四肢無力,疲乏:檸條根3~5錢,蘑菇2錢,水煎服。
月經不調:全草3~5錢,水煎服。
神經性皮炎,牛皮癬,黃水瘡:檸條籽熬油外搽,或將檸條籽燒炭存性,研末撒于瘡面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檸條
出處
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
來源
為豆科植物中間錦雞兒的全草。
原形態
中間錦雞兒:矮小灌木,高30~100厘米,多分枝。樹皮黃灰色、黃綠色或黃白色;幼枝被絲質柔毛,枝條伸長;長枝上的托葉宿存,硬化成針刺,長3~10毫米。雙數羽狀復葉,小葉6~18片,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先端圓或急尖,具細針尖頭,基部闊楔形,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花通常單生,或簇生于短枝上,花梗長15~25毫米,中上部有關節;花萼鐘狀;花冠蝶形,黃色,長2~2.5厘米。莢果披針形,端尖,長2~2.5厘米,厚革質。種子紅色。花期5~6月。
生于沙丘、山坡及干燥坡地。分布內蒙古、陜西、寧夏、甘肅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檸條根)、種子(檸條籽),花(檸條花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以下同屬植物的全草,亦作檸條入藥。
①小葉錦雞兒,詳"J "條。
②樹錦雞兒,高大灌木或小喬木,高2~5米,少有高達7米。小葉8~14羽狀排列。花1朵或偶有2朵生于一花梗上,萼圓筒狀,萼齒極短。莢果線形,扁,無毛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月。生于平原、沙丘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。
性味
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:"甘,溫。"
功能主治
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:"滋陰養血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~5錢(鮮者0.8~1兩)。
復方
①治月經不調:檸條全草,水煎服。(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)
②治宮頸癌,乳腺癌:檸條二至四兩,水煎服,每日一劑;同時用檸條液沖洗陰道,或用檸條注射液局部封閉,每日一次,使癥狀有所緩解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檸條
英文名
all-grass of Intermediate Peashrub.
別名
馬集柴、老虎刺
出處
出自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中間錦雞兒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.C.Fu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切碎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小葉錦雞兒 矮小灌木,高30-100cm。多分枝,樹皮灰黃色,幼枝被絲質柔毛。長枝上的托葉宿存硬化成針刺,長4-7mm;偶數羽狀復葉;葉軸長2.5-5cm,密被白色短柔毛;小葉3-8對,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3-8mm,寬2-7mm,先端圓或尖,具刺尖,基部楔形,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花單生;花梗長15-25mm,密被絹狀柔毛,常在中部以上具關節;萼筒管狀鐘形,長約1cm,寬5-7mm,密被短柔毛,萼齒寬三角形,長約2mm;花冠蝶形,黃色,長2-2.5cm,寬約1.5cm,先端尖,基部具短爪,旗瓣寬卵形,長約2.5cm,翼瓣長橢圓形,長3.3-3.5cm,爪長為瓣片的1/2,耳短,長約2mm,龍骨瓣橢圓形,長2-3.3cm,爪稍短于瓣片,耳極短,圓形;雄蕊10,二體;子房無毛或下部疏被短絨毛。莢果扁,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3-4cm,寬4-6mm,花柱宿存暗褐色或黑褐色,無毛,厚革質。種子紅色。花期5月,果期6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沙丘、山坡及干燥坡地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內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等地。
藥理作用
抗炎作用 本品煎劑每日灌服50g/kg,對大鼠甲醛性腳腫有明顯抑制作用,能減少滲出期水腫程度,但對炎癥后期之組織變性壞死無明顯影響。對于大鼠棉球性肉芽腫也無抑制作用。由于本品不能使幼小鼠胸腺重量減輕,也不能降低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的含量,提示其本身無糖皮質激素樣作用,也不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。
性味
甘;溫
歸經
肝;腎經
功能主治
滋陰補血,活血。主月經不調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,鮮品20-30g。
各家論述
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:滋陰養血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