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南瓜七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南瓜七

別名

馬蹄當歸八角烏

出處

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

來源

為菊科植物四川橐吾的根。6~11月采收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莖直立,較粗,圓柱形,有淺棱,密生白色蛛網狀毛,上部較密。基生葉具長柄,腎形或心臟形,邊緣微波狀,具稀疏淺齒,兩面疏生蛛網狀毛;莖生葉較小,葉柄擴大成鞘抱莖;近花序的葉闊倒卵圓形。頭狀花序5~9枚,黃色,排列成傘房狀;總苞矩圓狀,基部有小總苞片5~7枚,披針形;外輪花舌狀,雌性;內輪花兩性,雄蕊5枚,柱頭2裂。瘦果,有棱條,冠毛棕紅色。花期7~10月。果期9~11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低山區的田野、空地及坡地向陽處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
性味

甘,涼。

功能主治

活血行瘀。治勞傷咳嗽,吐血,跌打損傷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~5錢;或浸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南瓜

英文名

root of Szechwan Goldenray

別名

荷花七、緬瓜七

出處
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思茅獨活的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eracleum henryi Wolff

采收和儲藏:4-10月采挖,去其莖葉及雜質,曬干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達80cm。根通常圓錐形,有時下部多分權。莖圓形,中空,外表有縱溝紋,被短柔毛。基生葉具長葉柄,葉柄抱基;葉片輪廓長橢國cm,寬約2cm,二至三回羽狀分裂,有3對羽片;末回羽片寬橢圓形,長11-24cm,近二回羽片分裂,頂端裂片近圓形,長4-5cm,寬5cm,羽狀分裂,先端小裂片長披針形,基部下延呈狹翅狀,兩側上葉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;莖中部葉片一至二回羽狀分裂,形狀與基生葉相似;莖上部葉漸簡化,一回羽狀分裂,裂片均為披針形,邊緣具大小不等的鋸齒。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,花序梗長約30cm,密被白色短毛;總苞片5-6,長橢圓形,傘輻28-32,被短毛;小傘形花序有花30余朵,萼齒長三角形;花瓣白色,二型,花柱基扁圓錐形,花柱短。又懸果近球形。花期8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500-2300m的山坡林緣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
化學成分

根含長前胡已素和丙素(turgeniifolinB、C),香內酯(bergapten),白當歸素(byakangelicin)和γ-蒎菜甾醇(γ-spinasterol)[1]。

性味

味辛;性溫

功能主治

祛風除濕;散瘀止痛。主風濕痹痛;四肢麻木;痛經;月經不調;跌打損傷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6-15g;或泡酒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