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砒霜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砒霜

出處

《日華子本草》

來源

砒石經升華而得的精制品,參見"砒石"條。

制法

《本草衍義》:"將生砒就置火上,以器覆之,令砒煙上飛,著覆器,遂凝結,累然下垂如乳尖,長者為勝,平短者次之。大塊者已是下等,片如細屑者極下也,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。"

性狀

為白色粉末,無臭,無味,能溶于水、乙醇、酸類及堿類。加熱則升散而發蒜臭。

藥理作用

參見"砒石"條。

性味

辛酸,熱,有毒。

①《開寶本草》:"味苦酸,有毒。"

②《楸藥解》:"辛,熱,大毒。"

歸經

《玉楸藥解》:"入脾、肺、肝經。"

功能主治

劫痰截瘧,殺蟲,蝕惡肉。治寒痰哮喘,瘧疾,休息痢,毒,痔瘡,瘰疬,走馬牙疳,癬瘡,潰瘍腐肉不脫。

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婦人血氣沖心痛,落胎。"

②《開寶本草》:"主諸瘧,風痰在胸膈,可作吐藥。"

③《本草蒙筌》:"截瘧除吼,膈上風痰可吐;潰堅磨積,腹內宿食能消。"

④《醫學入門》:"主惡瘡瘰疬,腐肉,和諸藥敷之,自然蝕落。又治蛇尿著人手足,腫痛肉爛,指節脫落。為末,以膠清調涂。"

⑤《綱目》:"蝕癰疽敗肉,枯痔,殺蟲。"

⑥《玉楸藥解》:"治寒痰冷癖,久瘧積痢,療痔漏瘰疬,心疼呴喘,蝕癰疽腐肉,平走馬牙疳。"

用法用量

內服:入丸、散,1~5毫。外用:研末撒或調敷,或入膏藥中貼之。

注意

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劇,內服極宜謹慎。體虛及孕婦忌服。

①《品匯精要》:"畏綠豆、冷水、。"

②《本草蒙筌》:"畏羊血。"

③《醫學折衷》:"大傷胸氣,脾胃虛者,切宜戒之。"

復方

①治哮嗽:砒霜、面、海螵蛸各一錢。為末,水調作餅子,慢火炙黃,再研令細。每服一字,用井花水作一呷,服良久,吐出為度。小兒減半。忌食熱物。(《赤水玄珠》)

②治久惡瘡:砒霜一分(細研),附子一分(末),苦參一分(末),硫黃一分(細研),蠟一分。用麻油二兩煎,油熱下蠟,次下藥末,和令勻成膏。每用,先以蒴藋柳枝煎湯洗瘡,拭干,日二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砒霜膏)

③治癬不問干濕,積年不差:砒霜一分,硫黃三分,密陀僧三分,膩粉二分。上藥細研為末。癬干即以生油調涂,若癬濕,即用藥末摻之。(《圣惠方》砒霜散)

各家論述

①《本草衍義》:"砒霜,瘧家或用,才過劑,則吐瀉兼作,須濃研綠豆汁,仍兼冷水飲。"

②《醫學折衷》:"瘧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藥,《本草》謂主諸瘧風痰在胸膈,可作吐藥,蓋以其性之至燥,大能燥痰也。"

③《本草經巰》:"砒霜,稟火之毒氣,復經煅煉,《開寶本草》雖云味苦酸,而其氣則大熱,性有大毒也。酸苦涌泄,故能吐諸瘧風痰在胸膈間。太熱大毒之物,故不可久服,能傷人也。""砒黃既已有毒,見火則毒愈甚,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瘧,不知《內經》云夏傷于暑,秋必痎瘧,法當清暑,益氣,健脾,是為正治,豈宜用此大熱大毒之藥。如果元氣壯實,有痰者服之,必大吐,雖暫獲安,而所損真氣實多矣。"

④《本經逢原》:"砒霜瘧家常用,入口吐利兼作,吐后大渴,則與綠豆湯飲之。砒性大毒,誤食必死。然狂癡之病,又所必需,勝金丹用之無不應者。枯痔散與白礬同用,七日痔枯自落,取熱毒之性以枯歹肉也。"

臨床應用

治療哮喘:用砒霜1鉸,淡豆豉1兩,加工制成紫金丹1000粒,每晚臨睡前服1~6粒。開始先用1~2粒,如無明顯反應,再逐漸增至足量。治療11例,除1例合并有肺門淋巴結核效果不滿意外,其余均能基本控制癥狀。通常服藥1天后見效,3天后癥狀基本控制。少數服藥后有輕度頭痛頭暈,顏面浮腫,可在服藥后3~5天內自行消失。部分病例出現食欲減退、轉氨酶增高,經使用酵母片、維生素及中藥大棗茵陳湯后均恢復正常;但有的又出現腦絮++,似說明本品對肝臟有一定損害。有人認為,砒對支氣管哮喘有特殊療效。對寒哮最為適宜;但亦有人指出:砒劑對熱帶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性哮喘固有療效,但對支氣管哮喘癥則無效。因此,砒劑治療究適用于那一類型的哮喘,尚待進一步探索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砒霜

英文名

Arsenic

別名

白砒

出處

出自《日華子本草》。

1.《本草圖經》:砒霜,舊不著所出郡縣,今近銅山處亦有之,惟信州者佳。其塊有甚大者,色如子黃,明澈不雜。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,每一兩大塊,真者人競珍之,市之不啻金價。古服食方亦或用之,必得此類,乃可入藥。其市肆所蓄,片如細屑,亦夾土石,入藥服之,為害不淺。誤中,解之用冷水研綠豆漿飲之。

2.《本草別說》:信州玉山有砒井。生不夾石者,色赤,甚如雄黃,近火即殺人,《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砒石經升華而得的精制品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senolite;Arsenopyrite;Realgar;Orpiment

原形態

1.晶形為八面體,偶爾也有形十二面體。歪晶為粒狀、板柱狀;微晶呈星狀、毛發狀;集合體呈鐘乳狀、皮殼狀和土狀。無色至灰白色,多數帶灰藍、黃或紅色色調。條痕白色或帶有黃色。有玻璃至金剛樣光澤,無晶面可見時則為油脂、絲絹樣光澤。解理多組完全,交呈棱角。極脆。硬度為1.5。相對密度為3.7-3.9。能緩慢溶解于水。有劇毒。

2.毒砂 晶體結構屬單斜或三斜晶系。晶形多呈柱狀,有時為短柱、板柱、雙錐狀或致密粒塊、致密塊狀等集合體。新鮮面呈白色至鋼灰色。條痕黑色。金屬光澤,不透明,晶體解理中等或不完全,塊狀集合體見不到解理,斷口不平坦。硬度5.5-6。相對密度5.9-6.3。性脆,致密塊體用隴ICP備18004269號-1 錘猛擊時有火星,可發出蒜臭氣。

3.雄黃 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。晶體細小,呈柱狀、短柱狀或針狀,但較少見。通常多呈粒狀,致密塊狀,有時呈土狀、粉末狀、皮殼狀集合體。紅色,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錆色。條痕淺橘紅色。晶體呈金剛光澤,斷口樹脂光澤。硬度1.5-2,相對密度3.56,陽光久照會發生破壞而轉變為淡橘紅色粉末。錘擊之有刺鼻蒜臭。

4.雌黃 單斜晶系。晶體常呈柱狀,往往帶有彎曲的晶面,集合體則呈桿狀、塊狀、雞冠狀。檸檬黃色,有時微帶淺褐色。條痕與礦物本色相同,惟色彩更為鮮明。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,由金剛光澤至脂肪光澤,新鮮斷面呈強烈的珍珠光澤。半透明。解理完全。硬度1.5-2。比重3.4-3.5。具柔性,薄片能彎曲,但無彈性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1.毒砂 在地表易風化成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,表面為褐黃、黃白、灰白、綠、紅褐、黃褐、黑褐等色,被膜覆蓋處,光澤暗淡,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。呵氣于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上,可聞到帶砷的臭味。火燒之有升華物,伴發蒜臭氣并熔成磁性小球。

2.雄黃 主要為低溫熱液、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,與雌黃緊密共生。還見于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里。偶爾發現于煤層和褐鐵礦層中,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。

3.雌黃 產于低溫熱液礦床中,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,形成條件完全與雄黃相似,并且與雄黃輝錦礦等密切共生。

資源分布:1.砷華 主產于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貴州等地。

2.毒砂 產出于硫化物礦脈中,或粒狀分散于礦脈及圍蝕變帶中,此時多與白色絹云母、銅黃色“金星狀”黃鐵礦共存。除古產地陜西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、甘肅、遼寧、山西等地仍有產出外,山東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吉林、青海、西藏、內蒙古、新疆等地亦有產出。

3.雄黃 主產于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4.雌黃 主產于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狀

性狀鑒別 本品為塊片或粉末狀。白色,體重,無臭,無味,極毒,不可口嘗。

化學成分

主要是三氧化二砷(As2O3)。

藥理作用

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劑的基本藥理和毒理。砷有原漿毒作用,且能麻痹毛細血管,抑制含疏基酶的活性,并使肝臟脂變、肝小葉中心壞死,心、肝、腎、腸充血,上皮細胞壞死,毛細血管擴張。枯痔散中含有白砒,如給兔耳每日涂敷,可致干性壞死,以至脫落;實驗表明,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則無此作用。枯痔散中含砷量為8-16%左右,易自粘膜面吸收,應用不當,可致急性砷中毒。作為殺滅蟲害的農藥,誤服中毒者亦有報道。

鑒別

(1)取本品少量,置閉口管中加熱,生成白色升華物。(檢查砷鹽)(2)取本品少量,置木炭火燒之,發生白色氣體,并有蒜臭氣,于木炭上顯一層白色被膜。(檢查砷鹽)(3)取本品少量,加水煮沸,使溶解,溶液呈弱酸性,通硫化氫則生成黃色沉淀。(檢查砷鹽)(4)差熱分析曲線 吸熱335℃(小),825℃(微);放熱740℃(小),230℃開始到740℃前,失重—屬砷華。

炮制

《本草衍義》:將生砒就置火上,以器覆之,令砒煙上飛,著覆器,遂凝結,累然下垂如乳尖,長者為勝,平短者次之。大塊者已是下等,片如細屑者極下也,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。

性味

辛;酸;熱;有毒

歸經

脾;肺;胃;大腸經

功能主治

劫痰;蝕瘡去腐;截瘧;蝕腐;殺蟲。主寒痰哮喘;瘧疾;休息痢;痔瘡;瘰疬;走馬牙疳;癬瘡;癰疽惡瘡

用法用量

內服:入丸、散,1-5毫。外用:研末撒或調敷,或入膏藥中貼之。

注意

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劇,內服極宜謹慎。體虛及孕婦忌服。

1.《品匯精要》:畏綠豆、冷水、醋。

2.《本草蒙筌》:畏羊血。

3.《醫學折衷》:大傷胸氣,脾胃虛者,切宜戒之。

各家論述

1.《本草衍義》:砒霜,瘧家或用,才過劑,則吐瀉兼作,須濃研綠豆汁,仍兼冷水飲。

2.《醫學折衷》:瘧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藥,《本草》謂主諸瘧風痰在胸膈,可作吐藥,蓋以其性之至燥,大能燥痰也。

3.《本草經疏》:砒霜,稟火之毒氣、復經煅煉,《開寶本草》雖云味苦酸,而其氣則大熱,性有大毒也。酸苦涌泄,故能吐諸瘧風痰在胸膈間。大熱大毒之物,故不可久服,能傷人也。砒黃既已有毒,見火則毒愈甚,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瘧,不知《內經》云夏傷于暑,秋必瘍瘧,法當清暑,益氣,健脾,是為正治,豈宜用此大熱大毒之藥。如果元氣壯實,有痰者服之,必大吐,雖暫獲安,而所損真氣實多矣。

4.《本經逢原》:砒霜瘧家常用,入口吐利兼作,吐后大渴,則與綠豆湯飲之。砒性大毒,誤食必死。然狂癡之病,又所必需,勝金丹用之無不應者。枯痔散與白礬同用,七日痔枯白落,取熱毒之性以枯歹肉也。

5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婦人血氣沖心痛,落胎。

6.《開寶本草》:主諸瘧,風痰在胸膈,可作吐藥。

7.《本草蒙筌》:截瘧除吼,膈上風痰可吐;潰堅磨積,腹內宿食能消。

8.《醫學入門》:主惡瘡瘰疬,腐肉,和諸藥敷之,自然蝕落。又治蛇尿著人手足,腫痛肉爛,指節脫落。為末,以膠清調涂。

9.《綱目》:蝕癰疽敗肉,枯痔,殺蟲。

10.《玉揪藥解》:治寒痰冷癖,久瘧積痢,療痔漏瘰疬,心疼齁喘,蝕癰疽腐肉,平走馬牙疳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