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炮姜功效

《中國藥典》:炮姜

來源

本品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。

性狀

本品呈不規則膨脹的塊狀,具指狀分枝。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。質輕泡,斷面邊緣處顯棕黑色,中心棕黃色,細顆粒性,維管束散在。氣香、特異,味微辛、辣。

鑒別

本品粉末棕褐色。淀粉粒眾多,卵圓形、橢圓形、三角狀卵形、類圓形或不規則形,直徑5~40μm,臍點點狀,位于較小端,也有呈裂縫狀者,層紋有的明顯。偶見糊化淀粉粒團塊。油細胞及樹脂細胞散于薄壁組織中,內含淡黃色油滴或暗紅棕色物質。纖維成束或散離,先端鈍尖,少數分叉,有的一邊呈波狀或鋸齒狀,直徑15~40μm,壁稍厚,非木化,具斜細紋孔,常可見菲薄的橫隔。梯紋、螺紋及網紋導管多見,少數為環紋導管,直徑15~70μm。 導管或纖維旁有時可見內含暗紅棕色物的管狀細胞,直徑12~20μm。

炮制

取凈干姜,照燙法(附錄Ⅱ D)用沙燙至鼓起,表面棕褐色。

性味

辛、熱。

歸經

歸脾、胃、腎、心、肺經。

功能主治

溫中散寒,溫經止血。用于脾胃虛寒,腹痛吐瀉,吐衄崩漏,陽虛失血。

用法用量

3~9g。

貯藏

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

摘錄

《中國藥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炮姜

英文名

Common Ginger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莖的炮制品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

采收和儲藏:同干姜。

原形態

姜,多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根莖肥厚,斷面黃白色,有濃厚的辛辣氣味。葉互生,排成2列,無柄,幾抱莖;葉舌長2-4mm;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15-30cm,寬1.5-2.2cm,先端漸尖,基部狹,葉革鞘狀抱莖,無毛。花葶自根莖中抽出,長15-25cm;穗狀花序橢圓形,長4-5cm;苞片卵形,長約2.5cm,淡綠色,邊緣淡黃色,先端有小尖頭;花萼管長約1cm,具3短尖齒;花冠黃綠色,管長2-2.5cm,裂片3,披針形,長不及2cm,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,較花冠裂片短,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,兩側裂片卵形,黃綠色,具紫色邊緣;雄蕊1,暗紫色,花藥長約9m,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;子房3室,無毛,花柱1,柱頭近球形。蒴果。種子多數,黑色。花期8月。

生境分部

我國中部、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廣為栽培。

性狀

性狀鑒定:本品呈不規則膨脹的塊狀,具指狀分枝。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。質輕泡,斷面邊緣處顯棕黑色,中心棕黃色,細顆粒性,維管束散在。氣香特異,味微辛、辣。

顯微鑒定:本品粉末棕褐色。①淀粉粒眾多,卵圓形、橢圓形、三角狀卵形、類圓形或不規則形,直徑5-40μm,臍點點狀,位于較小端,也有呈裂縫狀者,層紋有的明顯。偶見糊化淀粉粒團塊。②油細胞及樹脂細胞散于薄壁組織中,內含淡黃色油滴或暗紅棕色物質。③纖維成束或散離,先端鈍尖,少數分叉,有的一邊呈波狀或鋸齒狀,直徑15-40μm,壁稍厚,非木化,具斜細紋孔,常可見菲薄的橫隔。④梯紋、螺紋及網紋導管多見,少數為環紋導管,直徑15-70μm。導管或纖維旁有時可見內含暗紅棕色物的管狀細胞,直徑12-20μm。

藥理作用

溫中散寒,溫經止血。

鑒別

總灰分不得過70%(藥典附錄ⅨK)。

炮制

取凈干姜,照燙法(附錄ⅡD)用沙燙至鼓起,表面棕褐色。

性味

味苦;辛;性溫

歸經

脾;胃;肝經

功能主治

溫中止瀉;溫經止血。主虛寒性脘腹疼痛;嘔吐;瀉痢;吐血;便血;崩漏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敷。

禁忌

孕婦及陰虛有熱者禁服。

臨床應用

用于脾胃虛寒,腹痛吐瀉,吐衄崩漏,陽虛失血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